解读三字经第十三集(上)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三字经》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礼记》和《诗经》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也许很多人没有读过这两部书,但书中的许多成语和词汇,却被我们经常地使用着,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真的是这样吗?是谁整理编订了这部《诗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礼记》和《诗经》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也许很多人没有读过这两部书,但书中的许多成语和词汇,却被我们经常地使用着,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真的是这样吗?是谁整理编订了这部《诗经》?《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分类的?而《诗经》中的诗歌,不仅语言凝练优美,而且记载了周朝诸侯国所发生的许多故事。那么钱文忠教授所讲的《新台》和《二了乘舟》这两首诗是如何对卫宣公荒淫无耻行为进行嘲讽的?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十三集。 【钱文忠】《三字经》接下来就讲到了【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礼记》实际上是研究仪礼的,汉代人撰写的文献。而在汉代的这些研究仪礼的学者当中,有两位最有名。一个叫戴德,一个叫戴圣,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三字经》讲的大小戴。为什么叫大小戴呢?因为前面的戴德是叔叔,后面的戴圣是侄子。这两个是叔侄俩人,那么当然有辈分问题,所以叫大小戴【戴德、戴圣,大小戴】。大戴注的叫《大戴礼记》,小戴注的叫《小戴礼记》。《大戴礼记》在当时就出现了一些散乱,也混进了并不是大戴的学说,所以《大戴礼记》慢慢地我们也不怎么用它。我们用的是《小戴礼记》。所以我们今天讲的《礼记》,实际上是《小戴礼记》。《小戴礼记》全书接近10万字。如果我们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小戴礼记》的话,该用什么字呢?杂。它的内容除了解释当时大部分的仪礼、大部分的规矩以外,它还有好多篇章是独立的,一抽出来就是一部书。我们曾经讲过的《大学》《中庸》就是从《礼记》里抽出来的。就是一抽出来它就是完整的。咱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咱们今天使用的成语当中,就有很多很多很多,就是出自于这部《礼记》的【苛政猛于虎;瑕不掩瑜;放之四海而皆准;至死不变;诚以正心】。还有孙中山先生多次题写的,今天依然有好多重要人物一再题写和强调的“天下为公”。有的时候我们碰到一个人,怎么谈都谈不拢【格格不入】。格格不入发展到极点,我实在看到你烦,大家处不下去了【不共戴天】,没有办法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了。这些成语、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下去。所以实际上,《礼记》里边的好多观念、好多思想,已经通过我们习以为常,挂在嘴边的这些成语,深深地进入到我们的传统思维当中,深深地进入到我们的行为准则当中。 【文忠寄语】《礼记》中的很多观念,已经通过很多成语,深深地进入到我们的行为准则当中。 【钱文忠】接着《礼记》《三字经》开始讲一部非常有趣的经、一部充满了浪漫色彩、充满了文学色彩的经典。那当然就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