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十三集(下)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三字经》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礼记》和《诗经》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也许很多人没有读过这两部书,但书中的许多成语和词汇,却被我们经常地使用着,这是为什么呢?《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分类的?而《诗经》中的诗歌,不仅语言凝练优美,而且记载了周朝诸侯国所发生的许多故事。那么钱文忠教授所讲的《新台》和《二了乘舟》这两首诗是如何对卫宣公荒淫无耻行为进行嘲讽……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钱文忠】这诗歌的意思就是说河边造起一座新的楼台,河水在下面缓缓地流淌,美丽的女孩子啊,说你设了一个渔网吧,你的目的是什么啊?为了打渔啊。“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谁知道这么美丽的一个女孩子,居然逮了一只癞蛤蟆。戚施是癞蛤蟆的意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东周时代的卫国,有一个公子哥,他的名字叫晋、公子晋。这个人为人非常地淫纵不检,修养很差、很坏的一个人。坏到什么地步呢?他在还没有继位的时候,还是一个储君的时候,就和父亲的一个妾,叫夷姜私通。私通了以后,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叫伋。这个公子晋一看这事不对,自己的爸爸还是卫庄公嘛,还在位子上。所以他就把这个儿子,藏到了民间,偷偷地给养起来。那么,卫庄公过世,卫国宫廷里大乱了,经过非常残酷复杂的宫廷斗争,公子晋在公元前718年,成为了卫宣公,他自己当了国君了。卫宣公一继位马上就冷落自己的原配夫人叫邢妃。他本来自己也是有夫人的。就公然宠信自己的庶母夷姜,因为他的爸爸已经死了、驾崩了。他就干脆跟这个庶母,公开地出入各种场合。而且呢,把他们私养在民间那个伋,给接回来了,立为嗣子,就准备把自己的国君之位传给这个儿子。接回来的时候,这个伋也叫太子伋。因为那个时候马上要当国君,他是被立为嗣子的。已经16岁了,在古人来讲16岁,就可以到了婚娶的年龄,就打算去聘娶齐僖公的长女。齐国,比较大的一个国家,齐国国君的一个长女。这个卫宣公那个时候,已经是国君了,还不改这个淫纵不检的坏毛病,他听说齐僖公的长女很漂亮,他也不顾这个是给自己的儿子聘娶的,他不顾。他开始只想看看,说齐僖公的长女有多漂亮,但是没机会。因为不会轮到你先看嘛。所以他就动了一个坏脑筋,就派太子伋出使宋国。派这个诸君,你出使吧、代表我。这个老头就赶紧在淇河边上,造了一个高台就叫新台。他造了一个台以后,装饰的非常华丽。太子伋不是被他支到宋国去出使了吗?于是这个卫宣公,就自己到新台去迎接,远道迎过来的齐僖公的长女。这个卫宣公一看到这个齐国的长女亭亭玉立,貌若天仙。他本来就好色嘛,他在当储君的时候就很好色,跟自己庶母私通。一看,干脆就直接把这个齐僖公的长女,又娶成了自己的一个夫人、或者一个妾室。那么,齐国是以姜为姓的,所以这个齐女叫宣姜,宣姜来到卫国。原来说好的是嫁给公子的嘛,嫁给太子伋,也知道太子伋16岁,跟自己年龄相当。没想到自己嫁给了自己的公公,而且公公的样子,就是一个癞蛤蟆样,又老又丑,大失所望,但是她也没有办法。周围的老百姓,基本上刚开始应该是卫国的老百姓看不惯,卫宣公怎么做这种事情?就编了一首民间诗歌叫《新台》。在《新台》后面跟着一首诗叫《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就这么八句,没头没脑八句。翻译成现代白话一点都不难,就说二个公子,两个人、二子,比较有地位的人称子了,所以孔子、老子、庄子,不是谁都可以称子的、不是儿子就可以称子的,子是一种尊称。两个比较有地位的年轻人,乘船远行,水里飘漾着他们的倒影,我思念你们,心中忧愁而牵挂。翻来覆去就是这个意思。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