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三集圣人的境界(下)

讲师风采
鲍鹏山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讲师简介: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
视频简介: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儒家给我们的印象是文质彬彬,讲究礼仪。而孔子一生,也致力于恢复周礼,礼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在面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孔子究竟会怎么做呢?“忠”有局限性,而且还可能被人利用。所以孔子在“忠”和“恕”之间取舍的时候,他选择的是“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恕的境界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儒家给我们的印象是文质彬彬讲究礼仪,而孔子一生也致力于恢复周礼。礼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孔子的政治理想。那么日常生活中孔子是不是规矩特别多,眼里揉不得沙子,谁要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合礼的要求,孔子就会像运动场上的裁判员一样立刻吹哨叫停呢?在面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孔子究竟会怎样做呢?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三集:圣人的境界。 节目导视:忠有局限性,而且还可能被人利用,所以孔子在忠和恕之间取舍时选择的是恕,那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恕的境界呢? 鲍鹏山:那么“恕”也就从此成了孔子思想中核心的核心,有了恕我们就可防止忠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所以恕是对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甚至是对忠的历史的、现行的和未来的种种罪行的一种有力的一个预防。那么有了恕这样一个重要思想,孔子在日常生活里面就坚决反对对别人做苛刻的要求,所以我们看到别人的弱点,一般的普通人看到别人的弱点是有什么感觉呢?有两种,一种,假如你是个君子,你觉得别人有弱点你可能很生气,他有弱点,这个人有弱点不好,而这个弱点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那你就觉得更不好,然后你就很生气。所以康德讲了吗?生气是拿别人的缺点来惩罚自己。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什么呢?看到别人的弱点你还幸灾乐祸,那就是小人了。所以小人见不得别人有优点,他倒宁愿别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足,小人常常是因为什么呢?别人的什么而生气你知道吗?是因为别人的优点而生气。所以说对于人的缺点我们常有两种态度,假如你是小人,你看到别人有缺点你会幸灾乐祸,哎哟,他很傻,我很高兴,小人。那假如你是君子,他有弱点我很生气。但是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他有弱点,他有有不足,我就像我自己有弱点有不足一样,我很同情,我是怜悯是慈悲”。你要到这一步就是孔子的境界了。 所以有一天孔子要出门,天要下雨了,孔子的车上没有哪个雨盖,古代的车上都有盖嘛,雨盖,有时挡太阳有时挡雨。要出门天要下雨了可是车上没雨盖怎么办?有个学生就跟老师说了,说老师,那个子夏,卜商有雨盖,向他借一下吧。你说这不是很正常的吗?老师要出门,要下雨了没雨盖,学生有,向学生借一下,很正常嘛。孔子怎么说,不要借了吧。大家觉得奇怪,为什么不借?孔子说,这个卜商有一个小毛病,他比较吝啬他舍不得,你向他借他怎么办呢?他借给你吧他难受,他不借给你吧他难看,是不是?借给你他自己心疼,他不借给你他名声搞坏了。这个家伙太不像话了,老师借都舍不得,太吝啬了,这一传出去他名声不就坏透了嘛。所以孔子说,当你知道某一个人有某一方面弱点的时候,你就不要在这方面去触犯他。 “推其长处,违其短者”。他哪一方面有优点,你把它推出去,让别人都知道这人有优点;他哪一方面有缺点,你一定要注意帮着他去掩盖,这样交朋友才能交到长久的朋友。所以别人的缺点不是我们指责的对象,不是我们幸灾乐祸的对象,是什么呢?是我们恰恰要加以呵护的对象,呵护别人的缺点就像呵护别人的伤口一样,这才是一种境界。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