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三集(上)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在中国现代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有的父母也都望子成龙,但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我们现代人能不能有所启迪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穿越了历史的沧桑,至今仍然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了警示的作用。那么孩子究竟多大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呢?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哪三个方面抓起……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画外音]在中国现代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有的父母也都望子成龙,但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我们现代人能不能有所启迪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穿越了历史的沧桑,至今仍然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了警示的作用。那么孩子究竟多大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呢?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哪三个方面抓起?如何才能让孩子把学习变成自觉自愿的呢?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系列第三集。 今天我接着为大家讲《三字经》,接着上面两讲,接下来的《三字经》是什么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字面意思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不学习的话,“非所宜”肯定是不合适的,是不应该的,“幼不学,老何为?” 你年轻的时候不学习,小的时候不学习,老了还能干什么呢?岳飞,我们伟大的一个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岳飞,曾经有一首大家都知道的一首词,《满江红》,里面就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样的词句。岁月蹉跎,时间一混就混过去了,一不小心,揽镜自照,拿铜镜一看,两鬓华发早生,两鬓已经开始发白,这个时候你后悔没意思,来不及,在北朝的时候中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叫颜之推,颜正卿的颜,这个人写了一部书,叫《颜氏家训》,这书里面讲的大量的是他怎么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对当时的孩子的学习情况、教育情况,他做什么样的评论。颜之推有好几个孩子,他非常重视孩子小时候的教育,他让孩子很小就开始读书,大家知道几岁吗?3岁,颜家的孩子3岁开始读书。大家千万别忘了,古人的3岁恐怕(折合)咱们今天2岁,甚至有的时候2岁都不一定到,也就是说孩子可能路还没走稳呢,先得开始跟着他爸爸(读书)。孩子嘛,大家都能理解,读书觉得累,因为主要是背诵,就跟爸爸说,爸爸,难道我们非要读书吗?您看现在不有好多人,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我们干什么非要读书呢?颜之推就教育他孩子,是的,确实有那么一些人,靠着祖上的福荫当了大官,过上了好日子,生活也许比你们还好。 但是每到紧要关头,每到有大事的时候,这些人都是束手无策,毫无办法,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们没有读书,他们没有知识。那么孩子听了这个话又去问爸爸,说爸爸,那我知道了应该读书,但是能不能稍微晚点让我们读书?等我们再长大一点,我们再读书呢?颜之推又告诉孩子,读书应该只争朝夕,应该趁小的时候,记忆力好,趁小的时候,吸收知识的条件更好的时候,抓紧读书,尽早去接触圣贤之书,这样对你们将来长大以后的读书,或者长大以后为国家服务,都有很大的好处。那么我们都知道,按照传统的一个教育理论,多大岁数以前是最佳的学习年龄?13岁,13岁以前念书,效果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因为13岁以前的记忆力最好,古人非常强调记诵的功夫,孩子还小,好多道理、深奥的道理先别跟他说,说了以后孩子也琢磨不清楚,先让他记住。“读书百遍”,接着什么?“其义自见”,你读书百遍,把书读得滚瓜烂熟了,自然会触类旁通,把好多道理自个儿就悟出来了。或者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小时候背的东西突然会在某一个人生时刻,激发他的联想,他由此真正地领悟了精义。所以古人认为13岁以前是学习的黄金时候,千万不能放松。 [画外音]在现代中国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有的父母也都望子成龙。但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我们现代人能不能有所启迪呢? 我们现在父母、家长都很喜欢孩子文武双全,最近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孩子当中有一个名字起得非常普遍,叫“赟”,上面是文武“斌”,下面是宝贝的贝。这样一个字,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做孩子的名字,每年大家都看报纸,考进大学的学生名录,经常会看到这个字,这个字好多人不知道怎么念,这个字过去不怎么用的,现在用得很多。也就是说父母首先认为孩子都是宝贝,然后希望孩子文武双全,这是对的,怎么让孩子文武双全?怎么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将来具备为社会服务的技能,我们还是应该回到历史中,回到古人身上去看一看,这样肯定是没有坏处的。那么我们可以举一个(习)武的例子,岳飞小时候他的师傅是一个武林高手,叫周侗,名字留下来了。岳飞跟他好几个朋友,岳飞是有师兄弟的,王贵、张显、汤怀,这都是他的师兄弟,跟着周侗习武,都是岁数很小的时候。这几个人刚开始差不多,岳飞和他们师兄弟基础是差不多的,但是为什么后来岳飞会脱颖而出?而他另外的师兄弟相对的默默无闻,从一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年的冬天,天特别冷,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岳飞和他的师兄弟还都是孩子,当然都贪念热被窝了,谁肯爬起来?爬起来不被冻死啊?都不愿意早晨练武。 这个时候只有岳飞把热被窝掀起来,出去练武,在雪地里舞剑。他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