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十二集(上)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在《三字经中》,《诗经》、《尚书》、《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习,探求其中的道理。而在这部经书中,尤以《尚书》这部书的命运最为坎坷。那么《尚书》是一部记载什么内容的书?他的作者又是谁?为什么它的地位如此重要?历经岁月沧桑,一部书的命运变化,又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在《三字经中》,《诗经》、《尚书》、《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习,探求其中的道理。而在这部经书中,尤以《尚书》这部书的命运最为坎坷。那么《尚书》是一部记载什么内容的书?他的作者又是谁?为什么它的地位如此重要?历经岁月沧桑,一部书的命运变化,又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十二集。 【钱文忠】那么这一讲,我们就接着按照《三字经》的顺序,要讲什么呢?要讲《尚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这里讲的是《书经》。在它成为儒家经典以后,它更为常见的名字就变成了《尚书》。《尚书》是什么意思呢?尚,是年代久远的意思,书就是历史文献。那么《尚书》就是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献,就是这个意思【《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的汇编。】。《尚书》大概是要到战国晚期才汇编成书,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谁是编纂者,我们也不知道最早的本子究竟有多少篇。《三字经》讲的典、谟、训、诰、誓、命【典、谟、训、诰、誓、命。――《尚书》的六类文体】。什么做典呢?典是记载嘉言懿行和典章制度的【典,立国的基本原则】。什么叫谟呢?谟是大臣为君主谋划如何来治理国家的这些言谈、这些事情【谟,治国的计划】。什么叫训呢?这个跟大家的想象可能有差距了。训,教训的训,指的是贤臣训导君主的言行。 我们今天的训往往认为是以上对下叫训,训令、训斥、教训。这跟《尚书》里的训有点不同,《尚书》里的训指的是那些很贤明的大臣,训导君主的言行【训,贤臣训导君主的言行】。什么叫诰呢?这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还叫诰命夫人、诰命。诰,就是君主的政令。【诰,君主的政令】誓,那就是君主讨伐叛逆时候的誓师、发兵的文告【誓,君主发兵的文告】。命,是君主对大臣的训命【命,是君主对大臣的训命】。我要给大家特别解释的,是《尚书》这本书非常独特的一种命运。《尚书》是战国后期、晚期才开始成书的。赶上什么?赶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大家要注意啊,秦始皇不是什么书都烧的。种树的书他不烧,医书不烧的,占卜的书他不烧。秦始皇要烧的是六国史籍,重点是六国史籍。就是记载着楚啊、赵啊、韩啊、燕啊,这样一些国家的档案材料,他都要烧的。是为了把过去那些国家的历史给抹煞掉,因为他秦朝大一统了嘛。但是秦始皇脑子不坏的。有些书教大家怎么种树的、教大家怎么看病的、教大家怎么占卜的,他不烧的。所以他并不是什么书都烧,但是不巧,像《尚书》这样的书,却是要烧的重点的重点。要烧的就是你这类书,因为你记载的是古代的文献资料。这一烧,当然就把《尚书》给烧惨了,因为秦朝的查书令是很严酷的。你偶尔在街上,你去讲这个六国史籍和类似于《春秋》这样的书,弃市、当场砍了就给你扔在街上,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很严酷。所以《尚书》这一烧就烧惨了,烧到什么地步?反正到了西汉的初期,《尚书》只剩下可怜巴巴的28篇,就这28篇。这28篇怎么能够躲过秦始皇的焚书而保留下来的呢?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