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二集谁是丧家狗(下)

讲师风采
鲍鹏山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讲师简介: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
视频简介:
因为和卫灵公政见不合,以及与南子的绯闻事件,孔子不得不离开卫国,去寻找实现理想的舞台,一路颠沛流离。在十几年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多次陷入绝境,要不差点饿死,要不差点被杀,但孔子的心永远是热的,在磨难和困顿之中,孔子到了“六十耳顺”的年龄,他的理性越来越远,针对他的难听话却越来越多。而听了这些,孔子却没有丝毫的愤怒,那么“六十耳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而对于别人说他是丧家狗,孔子又是一种什么样……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因为和卫灵公政见不合以及与南子的绯闻事件,孔子不得不离开卫国去寻找实现理想的舞台,一路颠沛流离。在十几年周游列国过程中孔子多次陷入绝境,要不差点饿死,要不差点被杀,但孔子的心永远是热的。在磨难和困顿中孔子到了“六十耳顺”的年龄,他的理想越来越远,针对他的难听话却越来越多,而听到了难听话的孔子却没有丝毫的愤怒。那么六十耳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境界,而对于别人说他是丧家狗,孔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上海电视大学教授鲍鹏山老师继续为您讲述《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二集:谁是丧家狗。 节目导视:处于磨难之中的孔子并没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责任,对于一个乡野老人的逆耳之言孔子又是什么态度,为什么鲍鹏山老师会说孔子的心永远是热的呢? 鲍鹏山:我刚才讲了子路这个人跟着孔子周游列国,他最喜欢跟着孔子周游列国,他也有责任心嘛,我老师周游列国那我就是他的保镖,他到哪我就跟到哪。你要知道孔子有那么多学生,一直跟着孔子周游列国的不多,但是子路是从头跟到尾,这个人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真的让人感动,就是孔子身边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特别让人感动。你能从孔子身边,从孔子本人及他的学生,从《论语》里能看到一大批让我们感动的人。他一直跟着孔子,而且我刚才讲了他这人活泼好动,你说你老师赶车我在马车上坐着发呆打瞌睡,他不行。他经常跟着马车跑,他一不小心有时还跑丢了,所以有一天他就掉队了,掉队了老师没有了,老师的马车和其他同学都没有了,找不着了他就着急,一着急他看到前面有个老头用一个木杖挑着一个除草的工具正在那走路,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老者拦下,说你看到我老师了吗?你看这种问法是不是没头没脑莫名其妙,你在大街上突然有人把你拉住,你看见我老师了吗?谁是你老师,你是谁啊?他着急了他就慌不择言了,所以这个老丈人看看子路也是有点没好气,就是说你讲话不懂礼貌,怎么这么问人呢?就来了一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老师?抢白他,抢白以后老丈人停了下来,已经到了他要锄草的地方,把木杖往地下一插,然后用锄草工具就开始锄草也不理子路。子路怎么表现“子路拱而立”拱着手就这么站着,一句话不说。就这一个动作就把这个老丈人感动了,算了,你也找不到你老师了,天快黑了,干脆到我家住一晚上吧。把子路请到他家还给他做了黍米饭,还给他杀了一只鸡。古人招待客人最好的就是杀一只鸡了,还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出来跟子路见了见面,行了行礼。子路就在这个老头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起来走了,找到了老师。 那肯定要跟老师讲了,昨天晚上你干啥去了,他说昨晚上这么个情况。孔子一听,这个老丈是个有修养的人啊,你昨天晚上有没有向他好好讨教讨教呢?子路倒是没想到,晚上就睡觉了。孔子说,那不行,你现在回去好好向他请教请教,子路一听老师让他回去那就再回去呗,找这个老丈再讨教讨教,可是他到这个家里一看,老丈人怎么样,离开家了,找不到了,避开了,不跟他谈。所以我刚才讲了像这些隐士都是绝情之人,他心冷了,孔子和这些隐士们的区别就是他的心一直是热的。子路回来找这个老丈没找着,老师让他来找也没找着,他一个人回去也觉得挺无聊,然后在那儿那自言自语,也讲了一番话“君之子仕,行其义也”。君子做官,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君子做官是为了推广道义,是要利用世俗的权力来推广公正和道义。然后子路也批评这个老丈,你看我到你家去你还知道把你两个儿子叫出来见见我,这样的一种礼节你是懂的,可是君臣之间的大义你为什么就不懂呢?君臣大义是什么?我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臣子和国君之间的这样的一种大义,实际上君臣大义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对于国家的责任。儒家所讲的君臣大义就是讲人对国家的责任。你既然知道人与人之间有责任,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礼节,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人对国家有责任,我和我老师和同学们周游列国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就是为了尽一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世道的责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孔子,比道家高。 那么我们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孔子对这些逆耳之言,这些不同观点不同看法,孔子有没有生气有没有愤怒,没有。他给予足够的尊重,这就叫耳顺了。你看有人唱着歌讽刺他“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这是什么,凤凰凤凰,你这个衰人啊,就是骂人嘛,他赶紧下车想跟他讨教讨教。子路见到老丈,孔子让他回去跟老丈讨教,子路被一个大个子和大块头教训一番,孔子怎么样,反思自己,然后坚持自己。他听到的确实都是逆耳之言,但是他对这些逆耳之言却都是尊重和理解,但是同时他又绝不会受这些人影响,这些人所有的话都不会改变他的人生的方向,坚定。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