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二十集(上)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作为启蒙读物的《三字经》,自觉承担了让每一个孩童了解民族历史的责任。到了这里《三字经》开始讲述,我国历史朝代的更替与发展。并在简洁朴素的语言当中,表达了后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品评与褒杨。大禹是和尧舜并称的古代圣王。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什么样的君主,才有资格被称为“王”呢?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而在大禹之后,家天下怎样取代了禅让制?最终又是谁断送了夏朝四百年的基业呢?请听复旦大学……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字幕配画外音】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作为启蒙读物的《三字经》,自觉承担了让每一个孩童了解民族历史的责任。到了这里《三字经》开始讲述,我国历史朝代的更替与发展。并在简洁朴素的语言当中,表达了后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品评与褒杨。大禹是和尧舜并称的古代圣王。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什么样的君主,才有资格被称为“王”呢?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而在大禹之后,家天下怎样取代了禅让制?最终又是谁断送了夏朝四百年的基业呢?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二十集。 【钱文忠】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三字经》的历史部分,到了这里一个阶段,就具备了非常特殊的意义。特殊在那里呢?因为和前面《三字经》讲的三皇五帝这些传说时代不同。讲到这里呢夏、商、周,基本上都是有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可以明确证明的朝代。夏朝还有一点点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夏朝也是一个切实的存在过的一个朝代。那么至于商和周,当然是没有问题。所以它和以前的传说时代不一样,它进入一个完全有文献记载的、有考古发现可以证明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首先要提请大家注意的,依然是数字问题。这个咱们只要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就发现《三字经》在这里,它又再用这个数字给咱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夏有禹,商有汤。那么我们知道大禹和商汤。周文武,那是两个王:周文王、周武王。但接下来他讲什么?称三王。这当然不是《三字经》的作者不会数数,当然不是。而是因为他讲的是三个朝代的明王。所以他大致“称三王”,这是第一。第二呢,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这一点我们要留到后面来讲。所以他讲“称三王”。 大禹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大禹的【禹,夏后氏首领,姒姓,名文命,史称大禹。】夏朝的大禹在儒家的传统当中,是一个理想的君主,没有谁比他更符合一个儒家传统当中君主的形象。孔子赞美的人不太多,孔老夫子眼光很高的。但是对这个大禹完全不吝赞美之词,在《论语》的《泰伯》篇里头,就有这样一段话【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论语·泰伯》】这番话的意思很清楚: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得很坏,但是呢把祭品,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地丰盛;他自己穿得很坏,但是把祭服、在祭祀时候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坏、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面。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这是孔子原话说的。这就足够证明在孔子的心目当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地崇高。当然,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在我们的中华的文化传统当中,大禹最有名的事迹是什么?治水。大禹治水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文化传统的一个核心的话题,具有一种永久的核心的价值。 【文忠寄语】大禹治水的精神,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具有永久的核心的价值。 【钱文忠】据说,大禹在新婚的第四天,就离开家门出去治水了。当然这是传说,那么悠远的历史,谁也不会掐得那么准。但是民间一直这么传说,在新婚的第四天,他就离开了新婚的妻子,投身到治理洪水的事业当中。 【字幕配画外音】治水是大禹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具体写照。大禹的功绩在后世人们当中口耳相传,大家以故事传说的方式,表达了对大禹的无比敬仰。而钱文忠教授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样的传说呢? 【钱文忠】为了治水,大禹到处奔波。这离开家一离就是十三年。在这十三年的过程当中,大禹没有回过家,所谓的“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典故,就是从大禹身上来的。在古汉语当中,“三”这个字往往是个虚的,形容多,其实就是多次经过家门,但是他不进去。 但是在民间传说当中呢,就把这个“三”落实成非常具体的三次。那三次呢?第一次是在大禹开始治水以后四年,这样的一个早晨,大禹第一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他开始想进去,但是当他走进家门口的时候,他突然听见自己的家里传来了什么呢?孩子的哭声。也就是大禹在新婚的前四天,他已经完成了自己传宗接代的重要使命。等他治水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孩子生下来了,当然这个孩子那时候四岁了,大禹没有见过。他听见孩子的哭声,又听见了自己母亲的非常着急的一种骂声。可能是这个孩子太调皮,奶奶着急骂他两句。按照常人来讲,这个时候肯定要进去的,看看自己出生以来没有见过的儿子、看看自己离别了四年的老母亲,但是大禹没有,因为大禹怕进去以后惹自己的妈妈生气。所以第一次过家门,他就没进去,转身又接着去治水了。 第二次过家门,是在他治水的六七年以后。大禹又一次路过自己的家,这一次他登上了家门口的小山。去看自己的房子,看见炊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