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二十九集(下)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周王朝东迁之后,史称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此时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五霸强,七雄出。北魏后来是怎么分裂成北周和北齐的呢?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就叫《北齐》:“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那么诗中的小怜是谁?而玉体横陈又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三字经》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钱文忠】北魏终于发生了大乱。最后,有一位姓高的高欢和一个姓宇文的宇文泰分掌大权,这两个人控制了北魏。慢慢的北魏开始分开,高欢控制了东魏,北魏分成东西两派,东魏的都城在邺城,也就是今天河北的临漳一带。宇文泰控制了西魏,西魏的都城在今天的西安,也就是当时叫长安,这就是什么呢,分东西,这是《三字经》的分东西。当然这两位权臣的后代,高欢的后代,宇文泰的后代最后都憋不住了,都自己当了皇帝。东魏高欢之子高阳建立了北齐,因为是姓高的建立的,所以叫高齐。西魏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了周,因为是在北方,所以叫北周,因为他姓宇文,所以叫宇文周。相互攻打,这就是《三字经》里面的宇文周与高齐这样的来历。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他们打来打去的过程当中,跟这个打来打去有关的,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法难,什么法难呢?佛法的劫难。这是怎么回事呢?【北周武帝宇文邕,公元543-578年,鲜卑族,小名弥罗突】他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由于北周、北齐之间相互攻打,导致北周很多壮丁死于战乱,人口越来越少,自然灾害也不断地侵袭。但是由于他的佛教本来很发达,所以当时寺庙里的和尚占了人口总数十分之一。僧人的数量太大了,而按照这个规矩来讲,这些僧人一不当兵,二不纳粮,三不生产,那就是规矩,佛教僧侣历来如此。所以北周武帝就觉得必须改革政治来取消佛教,取消佛教是希望能够把那些僧人全部还俗,让他们该当兵的当兵,该种地的种地。原来佛教很繁荣的地方,一下子没有佛教,僧人都没有了。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反佛,历代的法难,往往都是出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考虑。那么公元577年,这个灭佛的确带来了效果,因为北周一下子国力强盛,北周就灭掉了北齐。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