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新媒体言论(五)

讲师风采
金兼斌
讲师简介:
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1997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获得工学硕士,曾进行过《支持北京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政策建议》、《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人际交流手段的演变……
视频简介: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多样的媒体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也给社会管理带来各种机遇和挑战。那么,在当今信息传播技术环境下,新媒体如何改变社会管理?对公众的、民间的力量如何进行组织?如何进行动员?社会如何进行整合?政府该怎样善用民意来改善、改进执政?提高执政的效率?本课程对以上问题将进行详细的解答。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这里面当然还有个非常实用的,实际的目的,就是现在很多新媒体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高效的、能够全实对周围的环境、社会,进行监测、了解的渠道,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几十年前我们对周围的情况的了解,很多都是通过秘书班子,其他人的服务,来进行信息的筛选,现在可能提供更多的渠道,各级领导干部,甚至到中央的最高领导,他们都可以有自己的渠道,直接的去了解民意,不需要一定要借助或者通过其他人的信息整理、信息过滤,更加直接的了解社会鲜活的民意提供一种可能性,所以它的意义非常大,能够让我们直达公众,直达真正关注的一些东西。 微博的使用里面,这里面列举了不同社会的主流群体使用微博的情况。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的微博,金中一的微博从2009年在新浪微博开通了以后,不仅是自己,他还带领海宁司法系统,总共开通了19个官方微博。及时披露司法工作里面的信息,在线解答博友的疑问,至今共解答落实了咨询问题总共2000多件,所以他受到网友的追捧,受到公众的欢迎是有道理的,他通过微博平台,把它融入到自己的办公,自己的政务服务的体系里面,成为他整个司法工作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他对微博使用有自己的体会。他说“我可以在ipad上看任何想看的资料”,就是我刚才说的,现在一个省委书记,我们共和国的总理,很多时候除了看自己办公室秘书班子给他提供的信息以外,他可以自己去看任何想看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集中在一起。当然我也在网上看留言,也看微博,看一看可以了解网民的需求,知道网民的意见,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诉求,我们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正确的对待各种不同的意见,甚至是骂我们的意见。 怎么样来对待各种不同的意见。我觉得对于我们新一代的社会管理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传统的一些高级领导,他们了解很多情况都是间接的,是通过其他人对外部世界的描述和信息的整理去了解,在信息处理过程里面往往把一些负面的,特别是针对领导人本身负责的工作以及他为人方面的各种各样的意见屏蔽掉,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很多领导,他自我感觉跟真正的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真正的社会公众对他的评价差距会比较大的原因。通过像类似使用微博这样一种方式,能够直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诉求,甚至各种不同的意见,汪洋说甚至是骂我们的意见。我想对于领导者,对于社会管理者,正确的了解自己工作的效果,公众给自己工作的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 浙江省组织部长蔡奇,他说“微博里面有民生,政务微博应该放下身段,拜民众为师,问情于民,特别是要有雅量倾听骂声。并通过互动寻找不足,从点滴火花中修正自己,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当然说起来容易,真正对一个高级领导人,对政府的负责人,对于社会管理者,要能够有这样的雅量去倾听不同的声音,甚至倾听责骂声,需要有非常好的修养。所以我想这也是我们新媒体时代一个政务工作者,一个社会管理者,他应该具有的素养的重要方面。因为他需要更加实际的,更加直接的与工作进行接触。 通过微博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发布信息的过程里面,我想可能不仅是单纯强调每一个社会管理者,每一个领导都要直接去开微博,关键的是怎么去综合运用对公众进行信息发布的这种立体的渠道。向公众传达信息,向观众表达某种关切,其实有多种手段,可以通过政府网站,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社会的主流媒体,也可以通过各种类似像晚报,或者其他的社会媒体,当然也可以结合个人微博或者社交网站,这些不同的手段,它最后接触的对象可能是不一样的,适合表达的情绪,或者适合表达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综合来利用。 比如说单纯是某一个东西告知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主流网站,通过主流媒体来进行发布,但是还有一些手段,比如说现在各级政府都有短信平台,现在提供这样的一种机制以后,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社会动员,社会告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非常有用的,非常好的。 但是同时任何一种东西也不能够滥用,所以我想可能我们现在,各级政府在使用这些新的与工作直接沟通的平台的时候,我们现在总体上来说,根据我们的观察,我们还是理解、掌握了一些非常基本的,非常重要的一些原则。比如说政府直接跟他的公众,跟市民进行短信的这种方式告知的时候,不能用的太多,用多了这个平台它就会失效,公众就会感到厌烦,会感到扰民,但是使用得当,特别是除了信息的告知以外,除了很多方面的诸如辟谣或者是进行有关方面的提醒,公益性的相关服务以外,其他方面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它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频率,让它真正需要使用的时候能够发挥作用。所以这是第二个方面,这是怎么样综合利用我们信息发布的这个平台。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