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

讲师风采
林喆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反腐研究专家
讲师简介:
林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的反腐研究专家。出版著作和教材10余部,代表性著作有:《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权利的法哲学》、《黑格尔的法权哲学》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论文有《法学应……
视频简介: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第十八届二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那么,如何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次讲话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接下来,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将为我们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最近习近平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第十八届二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这次讲话很重要,我试图解读一下。 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个就是指出要反腐败必须常抓不懈,要长期地抓防腐工作,并且强调了“三个不允许”。 第一,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第二,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的政策部署上打折扣、搞变通的做法;第三,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做到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的做法。 他提出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敢贪,不能贪,就讲这样一种防范惩防的这样一些机制。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习总书记是怎么说这些话的。他这次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提法似乎和十七大、十八大的提法不一样。十七大提出一个闪亮的词句,叫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八大又重复了,十八大是这样提的,“让人民群众来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习总书记说要“把它关到笼子里”,什么意思呢?一方面要在阳光下,就是说必须暴露在阳光之下,不能有阴暗之处,也就是说权力不能把它关起来的,习总书记又说把它关起来,实际上表达的是含义,习总书记用很生动的比喻表明了权力必须制度化,权力的整个运行和对权力的监督必须依靠制度来进行。 在实施纲要中我们提出的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关键,以监督为保证。制度是关键,因此在权力的运行的过程中必须用制度来进行监督,来保障权力的科学有序地、依法地进行。这句话,习总书记的这个“把它关进笼子里”的说法我们是可以来理解。就是应该把权力的运行框架在制度之内,依制度进行。权力的合理运行必须规范化,必须依靠制度来保障它的科学有效,包括监督。监督制度的科学有效也依赖于制度的保障。有了制度,有了权力的科学有效的监督,这样当我们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时候,这样就有了制度保障。在阳光下运行的制度必须我们建立阳光制度,阳光制度保证了权力的科学运行和的有效的被监督。 权力的运行过程的制度化的保障就使得科学有效地运行,权力科学有效的运行成为一种常态的机制,就能够形成一种常态机制。而不是因为某个领导人的讲话,或者是因某个组织的做法使它常态,是因为制度使之常态。如果在一个地有了制度保障,就使得任免干部和责任追究等等这一系列的做法能够依照制度进行。而不是一些领导拍一个脑袋想出主意就怎么做,就像过去文革之前的做法一样,就不是这样。包括反腐败也是按照制度有序地进行。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