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之在劫可逃(下)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其实刘邦心里也非常清楚,和项羽对决,他根本不是对手。所以当他听到项羽的决定时,也慌了神。而和项羽不同的是,尽管刘邦没有项羽的实力,但他有项羽不具备的素质,所以当危机来临时,刘邦就发挥了他特有的素质,但是毕竟项伯不是项羽,他能说服项羽吗?刘邦能否躲过这一劫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刘邦极其聪明,一说张良说了忽悠,他是个大忽悠,所以下面再不用张良告诉他怎么办了,反过来他冷不丁的问了张良一句,君安于项伯有故?你怎么跟项伯有老交情啊?他能在大战前夜给你通报绝密军情,你们俩什么的干活?你们俩什么关系啊?他能把这么个消息告诉你?这说明什么?刘邦这个人警惕性极高。刚才是蒙了,急了,顾不上,一反应过来,不就是忽悠他吗,自己下面全知道怎么办了,反过来倒问一句,君安于项伯有故?张良如实而答。说,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当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所以今天有了危难,他来告诉我,完了。 这话一说,把两个人关系全说清了,刘邦下面不再问了,刘邦下面该开始危机公关了,这么个危急关头,因为刘邦现在非常清楚,化解这场危机,关键是两点,第一,要死死抓住项伯,第二一定要好好地忽悠一阵。因为只有项伯这个时候能见到项羽,只有项伯能够把话传给项羽,如果抓不住项伯,你连捎话的人都没有。 所以他马上就问,孰与君少长?张良跟项伯你们两个人相比,谁年龄大?良约,长于臣,项伯比我大。刘邦马上说,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你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世风他。 张良出,要项伯,把项伯请进来。下面,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卮酒就是一北疆,奉卮酒就是端起来一杯酒,为寿就是敬酒,刘邦看见项伯进来以后,啥也没干,就做了一件事,先敬酒,下面写了四个字,叫约为婚姻。这个约为婚姻,就是刘邦跟相伯两家定为儿女亲家,这司马迁非常捣蛋,中间很多情节给你省略掉了。 两个人一敬酒,就定儿女亲家,你知道中间得忽略了多少情节。先得问问项伯有儿子还是有女儿?你先得问,人家是个丁克家庭,你跟人家约为什么婚姻啊?所以你首先得问这个情况吧。然后介绍自己的儿女,第三再了解对方儿女的婚姻状况,第四再表达一下愿意结为儿女亲家的愿望,第五,还得劝对方接受,第六,对方接受了,两家结为儿女亲家。你看这么多环节,司马迁写得倒是很简单,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完了。 这一下子,这一步非常关键,这一步叫什么呢?这叫拉近两人的关系,拉近关系,套近乎。你想想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他俩从来没有见过面,第二个,他俩个是两个敌对阵营的人,一个是项氏集团,一个是刘氏集团,两个不认识的,又是两个集团的,一见面就结为儿女亲家,这不是张良教的,这是刘邦的原创。这高明,这说明这个学生可堪造就,老师教一,他能反三,张良只教他骗,他首先是怎么先骗住项伯,把项伯忽悠住,最好的办法结为亲家。当然,这个结成亲家算数不算数,那你想多了。你想想,我们通读《史记》都知道,刘邦的儿女后来没有跟项伯的儿女结为亲家,当年许这个婚姻,只是个政治交易,是个政治手段。等到将来项羽一死,项伯就没有价值了,刘邦当了皇帝,项伯还敢找着刘邦说,当年咱俩那个事,他去抢攀皇亲,借给项伯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刘邦后来就不提了,项伯肯定不敢提,所以这场儿女婚姻,纯粹是刘邦危机公关的手段而已。 但这一下把两个人关系拉近了,拉近以后,第二步,给个说法。十你把住函谷关不让人家进,项羽生气就生在这儿,你总得给一个说法。你看人家刘邦,在这个关键时刻,刘邦讲了一番话,讲的非常巧妙。他说,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面待将军,所以谴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这这话什么意思呢?他说我来到函谷关以后,我什么都不敢拿,全部给它登了记,封在那儿了。刘邦的原意是什么呢?封在那儿自己留着慢慢用,别让士兵一抢而空了,没了。现在说,我封住,等着项羽来分配呢。然后我派人把住函谷关干什么,原意是不让项羽入关,现在说我是应付非常事件的,维持社会治安,维持和谐稳定的。所以我把住函谷关。我日夜等着项羽到来,我怎么能反叛他呢?不可能,你一定好好劝劝项王,把这个意思表达清楚。 所以,刘邦这番话,解释得非常到位,你不是要给个说法吗,项羽发怒也是因为这来的,我就把这个说法全部给你解释完,解释完,你起码你项伯你心里明白了吧?这话起没有起作用?看对方的反应。其实你说半天了,对方听进去没有呢?看对方的反应,看对方的表情,看对方的说话。 项伯听完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这句话的原意说,第二天早上,你可千万别忘了,一早赶过来到鸿门,向项王做一个解释,把这个说法给项羽再说一遍。刘邦一定,心里全明白了,大功告成,中算把项伯给忽悠住了。只要先蒙住项伯,就好办,因为这是一个传话筒,这是一个糊涂虫,你能把这个糊涂人给蒙住,你再利用他再去蒙另一个糊涂人,就好蒙了。再利用他去蒙项羽啊。 所以,项伯告诉他,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刘邦一听是连连点头,诺诺诺,好好好,是是是,我第二天一定一早去,答应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