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之军功封侯(上)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十六国时汉开创者刘渊说过,“吾常耻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随陆遇高帝,而不能建封侯之业,而兴庠序之教,岂不惜哉?”这其中提到四个人,一是随陆,没有武功,二是绛灌,没有文采。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大功臣就是陆贾,陆贾提出了西汉初的治国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陆贾在中国思想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一个汉国,这个汉国的开创者叫刘渊,其实刘渊是匈奴族人。刘渊讲过一段很有名的话,叫“吾常耻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随陆遇高帝,而不能建封侯之业,绛灌遇文帝,而兴庠序之教,岂不惜哉”,这里边他提到了四个人,一个是“随陆”,一个是“绛灌”。“随陆无武”,没有武功。“绛灌无文”我们前面讲过,说绛侯周勃跟灌婴遇见汉文帝这样的明君不能兴文治,太可惜了。而“随陆”在汉高祖那个时代竟然没有封侯,太可惜了。所以五胡十六国的刘渊对刘邦的封侯,已经有过一个非常经典的评价,这个评价中间,“随陆”是个我们新出现的词,“绛灌”我们前面讲过。这“随陆”是两个人,“随”是随何,另一个“陆”叫陆贾,陆贾是我们这一集要重点讲的一个大功臣。随何我们不说了,随何的功劳主要是策反黥布,功劳很大没有封侯。 再一个陆贾,陆贾在我们讲过的这一段历史中间已经出场过两次了,我们上一集不是讲张良在峣关的时候,曾经劝刘邦不要拿两万人去跟人家硬拼,先派人去跟人家议和,派了两个人是谁呢?一个郦食其,另一个陆贾,两个文臣都是外交家。到那儿跟秦国的将领谈判好,双方议和然后一块儿灭秦,然后刘邦再发动突然袭击,把峣关的守军给打败了,这是陆贾的第一次露面。陆贾的第二次露面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在鸿沟议和的时候,刘邦派了很多人去劝项羽把人质放回来,这人质包括他的父亲太公,包括他的妻子吕后,还包括他的庶长子刘肥,还有他的侄子一帮人要放回来,派谁去的呢?陆贾去的,成功了没有呢?没有,这是陆贾第二次露面。第三次露面是在刘邦称帝以后,刘邦称帝以后遇到了一个大事件,就是刘邦已经把整个中原给统一了。我们在《幸运之歌》那一集中间还提到有一个人叫陈婴,他后来被封为堂邑侯,他的曾孙女叫陈阿娇,这个人把今天的江西跟浙江也替汉帝国收复了。但是在江西的南边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帝国,新的国家。这就是刘邦称帝以后在他的南边出现了一个南越国,南越国的国君叫南越武王赵佗,这个南越国怎么冒出来的?赵佗怎么出来的?它和秦始皇有关,怎么和秦始皇有关呢? 秦始皇兼并六国成功以后,北击匈奴,南征南越,就是秦始皇派了五十万大军去征南越,打了四年最后把南越给平定了,建立了三个郡,一个叫南海郡,就是今天的广东;一个叫桂林郡,就是今天的广西;还有一个叫象郡,这象郡就一直延伸到今天越南的中部以北这一块儿,当时叫象郡,这三个郡都在秦始皇的管辖范围之内。秦始皇五十万大军征南越,而且打了两次,这个副统帅就是赵佗。赵佗是真定人,真定就是今天河北的石家庄人。赵佗在当时秦始皇南征的时候是副统帅,后来他就做了南海郡龙川县的县令,龙川县是隶属于南海郡管。 南海郡郡尉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但是他身体不好,秦末大乱的时候他病重即将去世,在他临去世之前,他把当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到番禺,就是今天的广州来,他和他说,中原大乱,中原的军队随时可以打到咱们这儿来,我看了看我们整个南海郡,没有人可以跟我能商谈大事,唯独你,所以我把你叫过来,我今天把你召过来是给你交代一件大事,我死之后我任命你做南海郡的郡尉,统管整个南海郡,你掌权以后,要尽快把这个地方建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说完这个郡尉就死了,就把这个权力,他在临死之前亲自写了个任命书,任命赵佗做南海郡的郡尉,掌管南海郡。所以赵佗在前任死了以后,接管政权以后就下令封关,把当时广东和中原联系的几个关口全部卡住。 然后赵佗非常有心计,他动用法律找毛病,把秦始皇委派的那些官员一个一个全杀掉,全部换上他自己的亲信,把南海郡掌握住了。等到秦帝国一灭亡,赵佗就发动突然袭击,把桂林郡跟象郡给吞并了,然后他占有了三个郡自称南越武王,南越王就这样成立了,南越国就建立了。所以刘邦统一中国以后,就发现他的南边有一个南越国,要打吧,刚刚打了这么多年,不想再打仗了,所以他就派了一个人去为他做说客,把南越国问题给我解决了,派谁呢?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陆贾。因为刘邦手下作为说客来说只有两个顶级说客,一个叫郦食其,一个叫陆贾,郦食其死了,韩信灭齐的时候他不是被齐王烹了吗?郦食其已经牺牲了,那么只有陆贾,就把陆贾派去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