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说客双雄之初出茅庐

讲师风采
姜安
法学博士
讲师简介:
姜安,1963年6月生人,吉林省集安市人,法学博士。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视频简介:
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一批对政治形势娴熟,善于辞令和权术的文化人应时而生,史书上称他们为“纵横家”。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国君而封相拜将,这就是俗称的“说客”,而苏秦堪称历代说客当中的佼佼者。苏秦为联合六国对抗秦国,奔走于各个国家,作着复杂的游说工作。他所要说服的,是一国之主的国君,他所要促成的,是一个空前庞大的多国联盟。因此他的游说,难度也是空前绝后的。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苏秦字季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说客,也是和张仪齐名的一个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可以讲是那个期间,一个旗帜性人物。苏秦当时处在什么样一个背景当中呢?苏秦是东周人,家住洛阳,洛阳城那个期间是一个商业大都会,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上海,有点类似这么一个味道,商业大都会。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商业氛围,苏秦家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战国策》当中对他们家的家庭状况作了一个描述,居住什么情况呢?说苏秦这个家“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这个意思就是生存在一个贫民窟里面,家族环境条件一般。总的分析来看,我们发现苏秦的家庭背景不是很富裕,一般家庭尽管居住在洛阳,但是属于社会的下层人士。这里产生一个问题,整个洛阳城是商业大都会,经济空前繁荣。苏秦家庭背景,出身寒门,这个落差很大。 苏秦本人应当说也比较有志向,决定要改变自己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那么怎么办呢?准备离家出走,到外面闯荡一番事业,那要说准备,准备什么呢,准备了两项工作:一个是置办了一套行头,穿得很好,穿的什么呢?叫黑貂之裘,貂是一种哺乳动物,皮毛非常珍贵,穿得很好;第二就是筹措资金,拿了多少钱呢?黄金百镒,这个“镒”在古代相当于二十两或者二十四两黄金,黄金百镒这个数目不小,下了血本的。 史料记载那就是:穿了这么一套行头,拿了这么多钱,苏秦准备云游四方。到哪儿去了呢?有这么几个说法:第一个说法就是,拿了这么些钱,穿这么好的衣服,留洋出国考察。到哪去呢?到齐国,“东事师与齐”,到齐国去学习,考察参观。为什么到齐国呢?齐国那个期间,是在战国诸侯国当中,国力比较雄厚、国家比较强盛的这么一个国家。苏秦准备到这儿来,观赏观赏、学习学习、参观参观、锻炼锻炼,但是到了齐国到底做什么,历史没有交待,这是一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呢?叫“事口舌”。事口舌什么意思呢?这个事口舌实际上就是要当说客,就是苏秦一开始自己有一个理想,我就要当说客,给谁当说客呢?当然给一些君王当说客,先到哪儿去?首先就来到了秦国,《战国策》介绍他就来到秦国见着了秦王,见到秦王之后,就展示自己口才,就跟他讲,讲什么呢?首先就恭维秦国的大王,说你这个地方,“田肥美,土地肥沃,人也很富裕,兵车万乘,兵马百万,你是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但是你要听我一言,我再给你出出主意,你一定能够吞并诸侯,获得天下,就讲了这么一套道理。但是当时秦王马上暂停,你不要讲这些了,没有用。为什么没用呢? 秦王当时回敬了一句话:羽毛没有丰满不能起飞,法制不健全不能随便乱用刑法,政教不顺不能随便用我大臣。什么意思呢?我现在还没到那份儿,我实力不济,不能去称霸全球。你这些东西没用,我不听,拜拜。历史记载这次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 历史记载(苏秦)拿那么的钱,穿很好的衣服,走了一圈,经过这么些地方,见了这么多人,“出游数岁,大困而归。”转了好几年,最后是大困而归,什么也没得着。这种情况表明什么呢?一个就是苏秦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第二有政治理想、有野心;第三资历不够,政治资历、学识、经济都不足,最后的结果是不被认可,到了这么多地方不被认可,大困而归,基本上属于待业青年,晃晃荡荡的没有办法了,回家。 回家之后这个期间,我们讲大困而归,已经非常贫困了,贫困潦倒,潦倒到什么程度呢?《战国策》有一个说法,这也非常有意思。“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穿的黑貂的衣服,很脏了很旧了,身上一抖灰尘,我看都能栽几盆花了。一文钱没有,打车钱也没了,喝杯茶水钱都没了。当时他的精神状况是什么样呢?还有一段描写,“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回来之后非常憔悴,晒得是非常黑、非常脏,这么一种状况返回家了。 节目导视:苏秦年轻的时候,正赶上天下纷争不断,各路诸侯群雄逐鹿,而各国的君王又亟需人才的特殊年代。在那样的政治社会背景下,许多出身卑微的知识分子,都想让某个君主看中自己的才华,从而登堂入室、封相拜将。胸怀大志的苏秦也想以这种方式,打通仕途、改变命运。然而,小试牛刀之后,苏秦便受挫而归,那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的苏秦,将面临着怎样的窘境,他又将怎样续写自己不甘平庸的人生呢? 姜安:返回家了之后,家人看到他之后就产生了一种反应,那意思是说你当时穿得那么好,拿了家里那么多钱,家里本来就没钱,你转了半天,晃晃当当回来了,家里人都不给他好脸,史书上有个描写“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当他回来的时候,妻子正在那纺织呢,看他回来了根本就不理他,继续干自己的活;嫂子看他回来了,也不给他做饭,水也不给你端,把你晾在那个地方;父母根本不跟你对话,不理你。搞的苏秦这个期间非常尴尬,心里也非常难受。家里人都不理他。 苏秦这个期间有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后来为什么这个人,成为纵横家当中的旗帜性人物?他本身有非常好的品质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