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说客双雄之魏国拜相

讲师风采
姜安
法学博士
讲师简介:
姜安,1963年6月生人,吉林省集安市人,法学博士。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视频简介:
张仪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接连为秦国赢得外交上的胜利,秦惠文王立即拜张仪为相,然而就在张仪春风得意、平步青云之时,张仪的政治命运忽然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公元前322年,张仪突然辞去秦国国相的职务,回到自己的祖国魏国。魏王当时正处于焦头烂额的危机之中,立刻把张仪当作救星,拜张仪为魏国国相。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张仪为什么会在春风得意之时辞职呢?这一事件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担任了魏国国相的张仪……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姜安:张仪来到了魏国,做了很多事情。关键有几件大事,我们一一说一下。第一件大事:忙于人际关系。这个人际关系什么意思啊?就是与人斗智斗勇。和谁斗智斗勇呢?人很多,主要是两个人,这两个人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大名鼎鼎的,在魏国影响也很大,就是公孙衍和惠施。 我们先说张仪和公孙衍。公孙衍是什么人啊?魏国人。他是张仪的老乡,但这个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关键,老乡多了。问题的关键在哪儿呢?那两个人是天生的一对冤家。俗话讲“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个人一直在PK。原来呢,公孙衍曾经在秦国做大良造,大良造是什么位置啊?相当于国相,也是地位显赫。我们上集谈到一个情况,张仪利用人质外交,赢得了魏国和秦国的友好关系。特别是从魏国拿到了大量土地,当是秦惠王就觉得张仪是个人才,回去就让张仪做相,公孙衍的很多实权就被张仪取代了。公孙衍一看在秦国没法待了,很悲壮、也很失落,从秦国返回魏国,为魏国效劳。我回到了魏国,没想到张仪闻着气味又跟来了,烦不烦人?到这儿来他跟我掐。上次我在魏国输给你了,你到魏国来还跟我PK,天生一对冤家。所以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两人关系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史记》当中也很有意思,在写《张仪列传》的时候,专门把公孙衍放在张仪列传的后半部分、最后部分写出来的。公孙衍本身没有单独列传,是把他放在张仪列传的后半部分写出来的。写到公孙衍是怎么写的?说公孙衍是谁谁谁,接着一句话:“与张仪不善”。 那么公孙衍这个人是什么人?有一句话能够反映出他在当时战国的影响力。那个期间有个名士,叫景春。他在形容谁是真正的天地英雄、男子汉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话:“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就是公孙衍、张仪这些人,那是真心英雄、堂堂男子汉。两个人一不高兴了,诸侯各国都感到畏惧。两个人消消声声的,停下来了、安居下来了,天下太平。公孙衍这个人非等闲之辈。而且呢,景春在讲这句话的时候,是把公孙衍的名字,放在张仪之前的。这么一个人,实力很强。 张仪来了之后,首先和他PK,政见不合嘛。什么政见不合呢?两个人就关于魏国的对外战略上,意见明显发生冲突。公孙衍是什么态度呢?我们都知道《射雕英雄传》,我们就用《射雕英雄传》做一个比喻,这样说起来更清楚一点。《射雕英雄传》当中,当时有一个武坛格局,几个大腕: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后来加上个郭靖、黄蓉了,主要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这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再回头看看战国,这个非常类似啊。秦国相当于什么呢?从方位上来讲西毒。齐国相当于东邪;楚国相当于南帝;北丐是谁啊?当时公孙衍就准备找这个北丐、洪七公。谁是洪七公呢?他认为是魏国。但是魏国这个洪七公,能量又比较差。怎么办呢?他就准备搞一个丐帮,就联合了几个小的国家,魏国、韩国、赵国、燕国、中山这些小国。这些小国,我们兄弟几个形成丐帮,我做丐帮帮主,我就那洪七公,就有点类似这个格局。所以他们也秉承一个理念: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一切全靠我们自己,我们形成自己的小国。这叫合纵弱以攻一强,这是公孙衍的思路。所以他坚决反对魏国和秦国合作,他认为一合作,秦国一下子就把它吃掉了。要做鸡头也不做凤尾,这是公孙衍的概念。 张仪与他恰恰相反,你在小帮丐帮当中你做鸡头,你再什么头,它也是鸡头,你也不是凤。这些小国家啊,穷光蛋、小瘪三、下九流、乌合之众,玩儿到哪儿,顶天能玩儿到哪儿去啊?玩不到哪去,没什么出息。魏国不能这么办,魏国真正的高谋战略在哪儿?必须实行大国外交政策,要傍就傍大款,谁是大款?秦国老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所以他力主魏国跟秦国合作。两者意见不一样,各有各的道理。平分秋色,难分上下。魏国魏惠王一看,两人都有一定道理。矛盾、犹豫,一时难以抉择。大的战略上双方来看,PK完了基本持平,谁也很难占据明显上风。 接着,双方在对齐国的态度上又发生冲突。公孙衍就强调,魏国要想进一步发展,要向齐国宣战。我们联合几个小国家,联合在一起向齐国宣战,在齐国获得更多土地、更多支撑。张仪坚决反对,张仪说凭我们国家的实力,原来就没打过齐国,马陵之战都战败了,你不忘这个教训,你还要再去打。但是这一次呢,魏惠王听从了公孙衍的意见,你可以打。公孙衍很高兴:得令。派兵向齐国宣战。结果双方在一个地方发生战争,叫承匡,承匡之战。 这场战争打完之后,魏国战败。等魏国一战败,张仪来机会了。然后就到魏惠王秦了公孙衍一本,你看我原来就说你不能和齐国交战,你非和他打。战败了吧?傻了吧?魏惠王说那怎么办?你不能打,听我的。不然国家要全部危亡了。那怎么听你的?张仪就讲,我们和齐国应该和交,和平共处,联合齐国不能政治冲突,发生战争。魏惠王一听,因为原来战败了,一听,那好吧。准备派张仪到齐国做和平使者。 这个事情公孙衍知道了,公孙衍想尽办法,要跟张仪再接触一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