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说客双雄之是非人生

讲师风采
姜安
法学博士
讲师简介:
姜安,1963年6月生人,吉林省集安市人,法学博士。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视频简介:
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国,或拆散其连盟使其力量削弱。在整个秦惠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秦惠王念张仪功劳卓著,封他为“武信君”并赐封给他五座城邑。就在张仪功成名就、春风得意的时候,一件大事的发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么,张仪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公元前311年,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应当说这件事情对秦国来说天大的事。张仪听到这样一个天大的事情之后,心态非常复杂。总的来说两种心态:一个是大悲大哀,第二就是惊慌失色。为什么张仪会对这个事情有如此的反应?那么这个事情是什么事情呢?秦国的国君秦惠王去世了,太子赢荡继位,史称秦武王。老的国王去世驾崩,新的国王继位诞生,秦国政坛当中发生非常大的政治变故。 和张仪是什么关系呢?张仪首先是大悲大哀,原因在哪儿呢?前几集我们已经谈到了,从公元前329年一直到公元前311年,这时间不算短,张仪能够有这样一个政治才能的发挥,要借助一个机会和平台。谁给他提供的机会和平台呢?秦惠王。也就是如果说张仪是千里马的话,秦惠王就是伯乐。用人不疑,非常宠爱他、重视他。那么现在秦惠王驾鹤西游、绝尘而去,张仪作为忠臣,也是那个权力体系当中,一个利益的既得者,这个期间(张仪)非常失落、非常悲伤,这也算是人之常情,所以大悲大哀。 为什么叫惊恐失色呢?因为刚才谈到太子秦武王继位,秦武王这个人做太子期间,就非常不喜欢张仪。喜欢谁呢?喜欢大力士。这个大概与秦武王个人爱好有关系,喜欢力量型运动:举鼎。他有这样一个特殊爱好,所以有很多大力士和他在一起混,他也喜欢这些大力士。任鄙、乌获,都是和他在一起举鼎比赛、搞游戏,搞竞技,大家在一起玩儿,这些人最后都被提拔为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说明什么呢?说明秦武王这个人比较好战、好斗力、好武。他不喜欢张仪这种类型的人:江湖骗子。天天忽悠、卖嘴皮子,没什么真本事,烦得要命。 张仪多聪明啊,所以在秦武王做太子期间,他就知道这一点。现在的秦武王主宰了秦国的政治命运,当然也就主宰了张仪的政治命运。一个不喜欢下属的老板,站在他面前。张仪这个期间非常惊慌,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想当年商鞅多厉害,商鞅变法、图变求新,秦国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当时商鞅的地位,在整个秦国当中来看,那几乎是全倾朝野的,最后不也被车裂了吗?车裂之后,秦国人并不可怜商鞅,张仪知道。所以新的国王主宰了秦国的政治命运之后,张仪内心非常紧张。接着又发生了几件事情,让张仪内心更加由紧张变成恐惧。 一个事情是什么呢?有很多大臣们一看秦武王继位了,张仪这个期间不得宠了,马上就来到新的国王面前,就说他坏话。张仪这个人卖国求荣,靠出卖我们秦国的利益,讨取君王的欢心,这个人千万不能用他,要坏大事。你要用他的话,不仅坏我们大事,国外人都笑话我们,这个人不讲信用。有很多大臣到(秦武王)那儿进了很多谗言,张仪内心感觉恐惧。 还有一点是什么呢?各诸侯国听说秦武王和张仪之间关系不好,尤其新的国王不喜欢张仪,就纷纷改变了原来对秦国的战略。原来对秦国的战略,很多国家是什么战略?侍奉一个大国,跟随秦国、傍大款嘛。现在一看张仪的这套连横政策,因为张仪已经不得宠了,他们随时改变自己的政策。原来和秦国连横的很多国家,改变外交政策,回头自己又开始合纵,不跟你玩儿。所以到这个时候,张仪一看世态炎凉、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我张仪,我已经在秦国没有立足之地了,所以悲切之心油然而生。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