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说客双雄之张仪入秦

讲师风采
姜安
法学博士
讲师简介:
姜安,1963年6月生人,吉林省集安市人,法学博士。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视频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动动嘴,轻则夺得一座城池,重则挑起一场战争,更有甚者,能颠覆一个国家。这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战国说客。他们以三寸不烂之舌遍走诸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直到今天,人们对他们游说诸侯的本事仍然心存疑虑,他们铁嘴铜牙的本领从何而来?他们制服人的诀窍究竟在哪里?今天,深圳大学姜安教授就从战国说客的代表人物张仪开始,为您揭开这群人纵横天下的秘密武器。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史记》有一个记载,《史记》记载张仪有一天就来到楚国,就见到了当时楚国一个人,这个人叫令尹昭阳君。令尹在楚国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呢?就相当于相国。这个人也是位高权重。这一天正好赶上昭阳君在家举行宴会,也是高朋满座。张仪来了,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玩儿得非常尽兴。喝酒聊天的过程当中,有人就做了一个提议,说令尹大人,听说你那有一个价值连城的璧玉,能不能拿出来供我们欣赏一下?大家也好助助兴。令尹当然很高兴,马上就拿出来自己珍藏的一个璧玉。这个璧玉一拿出来,华彩熠熠,大家看得很开心,互相传送都在看。看完之后接着再喝酒。喝了喝酒有人还想看,这一找,璧玉丢失了。大家很奇怪,刚才好好还在这个地方,怎么现在玉没了?就到处找,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璧玉。 那总得有个结果,《史记》上就有这个记载: “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壁。”张仪你这个人穷、德性比较差、操守比较差。肯定就是你张仪盗的、没跑。“共执张仪”,大家一起都指着他,都来找他,就是你张仪干的。张仪当然不服,这个事情不是我做的。不服不行,那时候有刑罚。“掠笞数百”,那个“笞”,就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鞭子或者用竹板或者用荆条抽打人的一种刑罚。抽打张仪,肯定你偷的,赶快交代承认。张仪这个期间视死如归,宁死不屈,莫须有的罪名,不是我偷的嘛。坚决不承认,打得遍体鳞伤,就是不承认。昭阳君拿他也没有办法,没有证据嘛。“不服,释之。”不服气、没有证据,把他放了。这是《史记》当中一个记载,也算惟妙惟肖地记载了当时的一个故事。 张仪回到家里面,妻子见到了心痛啊,同时又有点责备他,说:你看看你,一天天不务正业,天天卖弄嘴皮子,到这儿来、到这儿来。按照东北话讲:瞎得瑟。最后被打了吧?张仪这个期间很有意思,就问他太太,我舌头在不在?他太太说你舌头在啊。足矣,只要舌头在,足矣,我就满足了。其他地方打得怎么样,无所谓。通过这段经历描述,我们发现至少有几个问题。 一个问题,张仪出身贫寒。第二点,也正是由于第一点的原因,受侮辱。有人认为张仪赤贫无行。你穷你就德性差、道德差,我就要抓你、就是你干的。所以当时受侮辱,张仪也是不容易。第三点,张仪意志坚定。打得那个样子,遍体鳞伤了,我什么都不在乎。我在乎的什么?我的名誉、我的气节,不是我偷的,必须维护我自己的名誉的。第二点,我有一个利器,只要保护我这个利器了,就没有问题。什么?我的舌头。只要我的舌头在,我就能够通过舌头发出我的声音、发出我的思想、舌头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进行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就是载体、我的发动机。我所有想法只要舌头在,就能够射射出来、就能够释放出来,我会影响你、影响天下。只要舌头在,我就足了。 节目导视:根据《史记》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张仪出身卑微、家境贫寒。这本来是他成长的劣势,但是却无法阻挡他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张仪后来的笑傲江湖,竟然会与一个世外高人关系密切,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 鬼谷子是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员,以养性持身和纵横之术名闻天下。那么张仪从鬼谷子那里究竟学到了什么呢?这样一段学习经历,对他日后的成名,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姜安:鬼谷子实际上是擅长权谋之人。所谓权谋是什么意思啊?天天琢磨如何影响人、控制人,强调他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所谓权衡利弊、权衡得失、权衡轻重,天天琢磨这个。鬼谷子是这一方面的一个策划大师。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鬼谷子提出了几个基本的要素。 一个要素就是捭阖。什么是捭阖呢?捭就是打开,阖就是关闭。鬼谷子认为,世界上的万物之道,最根本的东西就在一捭、一阖,就在一打开、一关闭。 我们举个现在的例子来说,比如说你参加F1方程式赛车比赛,赛车比赛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控制整个比赛的局势和节奏,那就是一加油就是一捭,一刹闸就是一阖。打开、关闭,通过这个来控制整个比赛的赛程,你的车的速度、力度,通过这个来体现出来。其他的技巧都要服从于这个技巧。所以捭阖,他认为是万物之根本。如果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游说人、游说国、游说家、游说天下。 第二个就是揣情摩意。鬼谷子是这方面的心理学大师。每个人,包括在座的各位,你我、我们都有情绪、有情感、有欲望。那么我要和你对话,要征服你怎么办?揣情摩意。琢磨你的所思、所想、所恨、所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面一样。我了解你的想法,这叫有的放矢,这叫知己知彼。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点了,甚至可以对牛弹琴。 第三点擅长钳制术。鬼谷子这方面的心得是很多的,就讲了这么几个道理:与睿智的人进行对话的时候,你要以渊博为原则,显示你的博学;与笨拙的人进行对话的时候,要用强辩为原则,显示你的口才之辩;与富人进行对话的时候,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显示你的清高;与穷人对话的时候,要以厉害为原则,显示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