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长平之战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在秦王嬴政出生之前,秦国已经确立了对各个诸侯国的优势地位,可以说秦王嬴政最终能够统一中国,并非一代之功。他的先祖们为秦国的崛起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秦王赢政出生前一年,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又和一个强劲的对手赵国,在长平地区打了一仗,这一仗以秦军获胜而结束。赵军战败之后有45万人被“坑杀”,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失去了和秦国争雄天下的资本。可以说在秦王赢政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长平之战的缘起,是因为秦国攻打韩国占了一个叫野王的重要地方,也就是今天河南焦作地区的沁阳。这个地方对韩国很重要,我们前面讲过,韩国的国土一部分在山西,一部分在河南,在河北还挂了个角。而沁阳是韩国都城新郑联系山西的一个重要通道。如果秦国把野王一占,带来的结果就是韩国的上党郡整个十七座县城的大郡,和韩国国都彻底断了联系。所以韩国在无奈之下,就把上党郡和它下属的十七个县献给了秦国求和。这本来是秦国和韩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但是这场战争把赵国给拖进来了。上党郡的太守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他知道野王一占,他的上党郡和韩国都城的联系就中断了,而韩国的国君又下令,让上党郡投降秦国。太守就想在上党郡上做文章,他说与其把上党郡给秦国,不如把上党郡给赵国。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一个大郡十七个县,它当然乐意接受。而赵国一接受,秦国一定很恼火,那么秦、赵之间就会引发一场大战。这个时候如果赵国介入这场战争,对韩国来说就非常有利,反正上党郡是丢了,从韩国丢给了赵国,还多了一个帮咱们打秦国的。如果给了秦国,只会使秦国更强大。上党郡太守就擅自改变韩国国君的命令,要把上党郡献给赵国。这个消息传到赵国以后,赵国上层就乱了,纷纷讨论这个事。这时候赵国在位的已经是赵孝成王了,赵孝成王就和手下最重要的两个公族商量,一个是平阳君赵豹,一个是平原君赵胜。赵胜很有名,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平阳君赵豹就主张不能要,说你要了这个郡,那秦国就可以把一腔怒火泻到赵国身上,秦、赵之间就有一场恶战,得不偿失。而平原君赵胜则认为不要白不要,一个郡十七个县,凭什么不要?请大家注意这两个人,这两个人都姓赵,都是赵国的公族,国君的亲戚。在赵惠文王时期,他一有畏难找谁商量呢?找廉颇、蔺相如、赵奢。而赵孝成王一继位,遇到大事明显找贵族、公族商量,不找廉颇了。商量的结果,赵孝成王也觉得不要白不要,于是决定要。这下马上就得来一个必然的反应,就是引起秦昭襄王震怒,而且不是一般的震怒。由到手变为转手,本来是秦国到手的上党郡,一转手成了赵国的了。秦昭襄王立即就派了一个大将带兵出战,很快就把上党打下来了。打下上党以后,当地的老百姓不愿意,虽然他们的土地被秦国占了,但他们不愿意做秦国的子民,纷纷逃往赵国。这时候赵国就派廉颇去援救,廉颇带兵驻守长平,就是今天山西的高平。在这个地方,秦、赵两军就要有一场大战。这个战斗开始廉颇打得并不顺,他在接受军令以后,在上党之战初期损兵折将,打得不好。但是廉颇非常有经验,一看到秦军来势很猛,自己连连受挫,就下令高筑壁垒,固守不战,跟秦军打消耗战。廉颇这一耗就耗了三年。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