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挫折及面临的挑战(五)

讲师风采
谢春涛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
讲师简介: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毛泽东思想等。近年来,出版有《大跃进狂澜》和《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等专著,主编有《中……
视频简介: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报告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建国后的艰辛探索、文革的失误与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以及眼前和今后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回答了这些问题,报告最后指出,历史会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跨越各种障碍,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这样的体制我们一想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过去,包括我们在内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商品严重短缺。什么东西都要靠票靠证,当年的票证是应有尽有。搞了市场经济之后根本改变,市场配置资源,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使出浑身解数,活力、压力、动力怎么估量都不过分。那我觉得这两个例子足可以说明问题。 第三个方面,开放带来了大量的人类文明共同成果。从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这两词从来我们都合在一块说,改革在前,开放在后。但我觉得从实际的改革开放进程来讲是开放在前,改革在后,开放促改革,当然反过来改革也促开放。1978年,我们为什么能开始改革开放?我觉得除了刚才说的邓小平这些领导人总结了犯错误的教训之外,一个直接的重要原因就是领导人出访意识到我们的落伍。1978年,不少领导人出访,出访的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去的人无一例外受刺激受震撼,文革中间我们当年过的很苦,但是曾经还自我感觉不错。1978年一出去全都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我想举两个例子。 一个1978年5月份,古牧副总理出访的例子。他是率团出访西欧五国,访问了整整一个月。回来以后向政治局做过一场汇报,写过一份书面报告,在我们中央党校做过一场报告。十几年前,我从古牧身边工作人员这儿找到了这些材料。古牧当年就向政治局汇报到了他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发达状况,比如说高速公路人家形成路网,而我们国家一公里都没有。当年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高速公路是个什么东西?还比如人家企业很高的劳动生产率,还比如西欧五国的中央政府,甚至地方政府为了进入中国市场纷纷表示愿意向我们提供优惠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古牧讲完了之后,华国锋、叶剑英当年的这些主要领导人纷纷发言,主张用这些贷款买他们的设备、学人家的技术和管理。这是1978年6月份,就在这次会议上领导人向发达国家学习形成了初步的共识。 再一个邓小平的出访。邓小平1978年访问了五六个国家,其中访问日本和新加坡对他影响最大。他访日的片断,我们很多同志从电视片上看到过。他坐了新干线列车,参观了松下公司、日产公司、军精治铁,他告诉周围的人知道什么叫现代化。后来他讲过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十年,也不是二十年,而是四十年、五十年。在这之前我们曾经确定了我们的发展目标,上个世纪末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之后很快改了。改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小康,为什么要改?明摆着日本的现代化那样的水平你实现得了吗?别说那个时候实现不了,今天也实现不了,所以必须改。 11月,访问新加坡受到了更大的刺激。因为他以前去过有比较,他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路经新加坡停留过,50年以后再去不一样了。他当面向李光耀盛赞新加坡的成就,李光耀说了一句客气话,我们国家小,好办事。邓小平也就接了一句,国家小确实相对容易一点。但是明摆着在李光耀看来他真是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接着讲了一段话。他说新加坡第一代华人基本上是广东、福建的苦力在老家实在是过不下去了,闯南洋到了新加坡。新加坡的成就就是他们和后代人干出来的,而当年凡是家境好一点的,有点文化的中国人谁也没有闯南洋都留在了大陆。所以他们认为中国大陆不光可以赶上新加坡,而且应该超过新加坡。这话说的肯定对。但邓小平听了会做何感想,我们能够想像得出来苦力干出了那样的成就,你那些精英干的怎么样?绝没有办法跟人家比。所以邓小平后来说过这样的话长期封闭半封闭使人愚昧无知,我们要改革要开放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否则死路一条。这种认识我认为是刻骨铭心的。 这样的认识就在随后召开的三中全会上变成了整个领导层的共识,就是出于这样的共识做出了几项重要决策。一个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真正要搞建设再也不能折腾了。第二个,改革开放要改革僵化的体制,要学发达国家先进的东西。第三个,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文革一定不能再搞了。就这几项决策,我们足可以说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我本人有幸1978年上的大学,我记得刚入学不久三中全会开了,我们大家听全会精神的传达都兴奋。因为那个时候眼见的国家一天比一天好,而三中全会拥有了很多新的东西,那以后肯定会更好。但是现在回头想一想30多年前,谁能够想得到这次全会对国家,包括我们每个个人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恐怕都想不明白。但剧变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之后我们开放领域越来越宽,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通过开放我们引进了外国的资金,学到了外国的技术,我们占据了份额很大的国际市场,我们也买来了大量的资源能源。我们还学到了市场经济、公务员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更不用说股票基金等等一大堆东西,这都是跟人学不来,都是通过开放学来的。所以我觉得中国有今天的局面这些就靠这三条,这是我要讲的第四个大问题。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