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战略(三)

讲师风采
杨伯江
主任
讲师简介:
杨伯江,中国现代国际系研究员涉台事物研究中心主任。
视频简介:
杨伯江介绍了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状况以及这些状况背后隐含的深层问题。他指出国际体系迄今经过了五个阶段,目前我们仍然没有走出来的是后冷战时代。当前在大国关系上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以新老互动为主线,旧的同盟要找新路,新的集团强势发展。在我国和平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最根本的挑战是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这是关于华裔秩序的第二小点。应该说在唐、宋、明这几个朝代是华裔秩序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可见这个全盛时期持续比较长。但是后来特别是到清朝,特别是中晚期以后进入了它的衰退期。大家知道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在此之前还残留着华裔秩序一些痕迹,包括比如说在19世纪初期当英国等西方列强要求跟朝鲜,当时还是李王朝进行贸易的时候,李朝的答复还说清朝是我的宗主国,要谈这类的事你们跟它谈去,我听它的。但是后来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等等这些,朝鲜被纳入了日本势力范围成为另外一个故事。 然后应该说朝鲜被灭标志着华裔秩序最后的一个据点就失去了,所以中国人为什么对日本人有着非常深的这种警惕和厌恶的感觉,是因为在2000年的华裔秩序当中相对一些稳定的成员像谁呢?比如说像朝鲜,我说的这个朝鲜是指今天的朝鲜半岛和越南,过去叫安南这是比较稳定比较固定的,相对于这些日本是最不稳定的一个分子。它曾经在隋炀帝的时候致书这个隋炀帝,上面这个称谓和落款就很成问题。称日出国国王致日落国国王,我们都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在治国方面在个人生活方面都颇多垢病对他的指责非常多,非常的奢靡,这个荒淫无度,但是在外交上还挺棒。 据说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当时斥责了这个来使,而且派了一个使臣特使跟着这个日本来使回去回到日本,当面向它的这个天皇提抗议,说有你这么说话的吗?当时天皇正用的着中国,所以还专门又修书表示认错,这样这个外交风波才平息。因为当时为什么说用得着中国呢?当时日本社会发展阶段落后于中国一个节拍,当中国进入了隋,特别是唐这样的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时候,日本还处在奴隶社会一个末期。所以在公元640几年的时候它进行了大化改新,重点学的就是中国的典章制度。所以那个时候正是大化改新的前夜,它需要向中国学习学习派遣唐使,所以它这个态度是非常的谦恭。 但是后来出于它内部的原因以及看唐朝的样子形势开始断绝和中国来往三百多年,到后来又有一个德川幕府闭关锁国三百多年,除了荷兰以外不跟任何国家发展关系,所以中日之间说白了在历史,我们一说就是源远流长,实际在很长阶段当中我们没有一个平等的对等的对话交流与沟通的这样一个传统和历史,也缺乏这个方面的经验。大家想想要不就是你上我下,要不就是我上你下,要不就是战场上见,要不就分属东西两个阵营,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中日之间这种历史形成的特点到现在也还残留着,很难得这样一对一的平等的坐下来谈一些事情说一些真心话。 另外一点就是日本在华裔秩序崩溃过程当中扮演了非常,在中国看来,在我们看来扮演了非常恶劣的角色。就是是它夹西风东渐,就是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殖民化过程中,它趁机把中国为主导的华裔秩序打破了,就是它要当这个头,所以侵略朝鲜半岛侵略台湾等等。所以在中国的历史记忆当中,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当中日本确实是一个不光彩的,比较阴柔、阴险的这样一个角色,这都是有历史背景的。 那么从这个体系来是有些特点,比如它持续时间非常长,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观念上影响非常深。在这样一个体系下大家注意历史的经验是可以借鉴,中国作为核心国家它的统治方式有一些特点,比如说基本是间接方式进行,与后来的殖民国家、霸权国家是不一样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