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战略(五)

讲师风采
杨伯江
主任
讲师简介:
杨伯江,中国现代国际系研究员涉台事物研究中心主任。
视频简介:
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状况以及这些状况背后隐含的深层问题。杨伯江指出国际体系迄今经过了五个阶段,目前我们仍然没有走出来的是后冷战时代。当前在大国关系上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以新老互动为主线,旧的同盟要找新路,新的集团强势发展。在我国和平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在日本和在美国的感觉不一样,在美国谁对你都不客气,都是那种反正大家都是外来户,都是过路人,我也不照顾你,你也别惹我公事公办,当然彼此之间也都友好开朗开放。但是它的那种所谓的那种glass ceiling就是玻璃屋顶比日本要弱很多,就是看不见的一道屏障。在日本人都很客气,他作为一个东道主他觉得有义务关照你这个外来年轻人。但是你可能永远融入不了他的主流社会,特别是在公司或者是部门当中的一个上层位置,永远到不了那里,就一个无形的文化屏障在这里面。所以它的文化,比如说很简单一个道理就是日本现在处在一个少子老龄化。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人口的出生率在2.1%是能够维持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循环的,总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的人口。但是日本现在是1%左右,就是说所谓的少子老龄化就是生孩子少,整个社会aging society 变得越来越老。很明显一个问题就是你需要有年轻的劳动力,你最好能够,你自己不肯生的话你从国外,把门开开多让一些外国的轻壮劳动力进来参与你们的经济不好吗?两厢受益,除了个别人有这个提案之外,谁都不说这个话。前两年有一个叫做中川秀直的,提到这个目标是若干年之后达到多少一千万什么什么这个,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但是注定了,从他提出来我们就预感不可能得到一个复议,不可能得到赞同,果然最后就无声无息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提案这样一个做法是不符合日本人的文化心理,他希望我们自己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挺好。你们来弄的话不但社会有可能治安差了,而且搞得我们社会好像不那么纯了,一种很奇妙的一种感觉。这个是我们所理解不了的。 所以从战略上来说一个是文化因素,再一个它的绳是拴在美国人手里,它脖子上有一个项圈,绳是拴在美国人手里,是牵在美国人手里。这个东西是反观我们中国是值得自豪一点,我们新中国从最开始尽管经济上贫穷落后,但是在战略上在政治上确实是独立自主的,对谁也没有软弱过。这一点日本外交和中国外交的起点是不一样,它确实很多是受美国的控制。而被控制的时间久了就形成一种意识或者下意识,好像一条狗你天天拴着它,某一天你给它松开了它还不跑掉一样,它还在那个地方打转悠。所以很多改革都是欧美Orientation,欧美取向。比如说乔本六大改革提的很宏大,但是因为跟日本本身水土不服最后宣告失败。他当时比如说金融体制改革就是英国当时搞了叫Big bang金融大爆炸这么一个东西,他就照葫芦画瓢也想那样改最后不行,因为确实水土不一样,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下面我们就不讲了,关于。 所以说日本的前景从战略上来说究竟是地方触底了还是下跌中际,我个人感觉个人倾向于有点不太妙。但是现在这个时候生活在日本,在日本生活非常幸福,非常安定、安宁,社会非常成熟。上层怎么样乱不影响正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治安非常好、非常平和,社会设施公共设施非常健全,当然从根本上来讲政治不稳定影响了政策和战略的延续性,也影响这个国家的长期发展,所以间接最终苦果还是由老百姓吞的,所以对于一般市民来说也是不利的,但是从你的感觉直觉来看很祥和、很安定的一个社会。这是第三点。 最后一点,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就是何去何从,正道是沧桑,我想这是关于中国,一看这个题目是关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有一些想法跟大家一块来共享来分享,面对目前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利害交错这样一个局面,而且预计这种混沌局面长期化。三天两头、一年两年,十年八年不会理出头绪来,大家要知道这次冷战后体系取代冷战前体制,它所采取的方式跟以前不太一样。以前都是战争,往往是打完一场仗之后胜的制定一个规则,然后败的要遵循遵守这些规则。唯独冷战后就是1991年,首先冷战后是一个阶段,我们一般的很难把一个特定事件作为冷战结束的一个标志点,一个结点。但是有的时候为了说明问题的时候更加简便一些姑且这样,比如说至少有三个。比如说美苏马尔他首脑会谈,东西德柏林墙倒塌,还有一个苏联解体。我刚才用的是苏联解体就是1991年圣诞节那天苏联解体,那个是1990年、1989年的样子。所以这种非武力手段所改变的国际秩序它会把前朝的很多东西更多遗留在现在,因为战争更容易在短时间之内解决问题,把一些坛坛罐罐打破重建。但是非战争和平方式实现的一个国际体系转换容易拖着前面的一些遗迹,一些遗留物,所以这种混沌局面长期存在,而中国自身的身份异常复杂。国际关系当中有一个很基本的词叫identity就是自我认同,你要是想描述中国在国际上的身份,你可以用不下十个词来描述,而这些属性我们中国都有,可以见得我们中国身份复杂性,所以只能是冷静观察、稳扎稳打。有这么几点,我觉得是重要的。 一点的话就是说要成为文化大国,要自我完善。我们从1971年开始我们是政治大国,我们后来成为经济大国,当然这个大国和强国是不同的概念。算不算是经济强国了呢?不知道,我们经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