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三国之青春力量——孙氏集团(二)

讲师风采
潘武忠
中国著名实战型营销策划专家、管理专家、培训专家
讲师简介:
潘武忠,中国著名实战型营销策划专家、管理专家、培训专家,中国“相府?中国文化大讲堂”首席主讲嘉宾,美国协和大学荣誉教授,新加坡协和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智多星策划机构总裁。
视频简介:
此讲继续讲述孙氏集团的创业传承,创业波折,孙坚离世,孙策年幼,投奔袁术,提升经验,江东攻略,弃子谋篇,抛去不太重要的事物,换取整篇的局势,随机应变,孙策质玺,换取兵权,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小看任何人,要重视种子的力量,种子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举了种子推起巨石的例子做证明。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创业的波折。任何创业从古至今,古今中外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遭遇艰难困苦。那么东吴的创业波折是怎么样呢?首先,是孙坚的离世。孙坚创业的过程当中,和刘表作战,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接着阐述。孙坚得到传国玉玺之后,他们自己商量就赶紧回江东,要别图大事,结果事情做得不够机密,有一个军士向袁绍报告,就是盟主袁绍报告,说孙坚已经得到了传国玉玺,这个时候袁绍就叫孙坚过来问这件事情,孙坚先到了就说,盟主,我现在有要事要会江东,就是推托,就是想办法离开十八路诸侯,自己回江东,就是想着创业的事情,这是孙坚打的算盘。结果呢?袁绍就问,可以啊。没有问题。那请把传国玉玺交出来,说传国玉玺本来是朝廷之物,现在文台你得到了,先交到盟主这里,并不是该归我,我先暂时保管。等将来我们打败的董卓以后,再把这个玉玺交给皇帝,这个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是这个孙坚已经打定主意,这个玉玺不可能交还的,然后就赌咒发誓我没有拿,结果强行离开了,和袁绍撕破了脸皮,袁绍就派人写的一封信书信,给了刘表,叫刘表在荆州劫杀孙坚,在路上劫道,去迎击孙坚,去打败他,去夺取玉玺。刘表一方面不想得罪袁绍,一方面我们可以客观讲,后世的推测,对于玉玺也有想法,所以就领市拦击孙坚,和孙坚打了一场仗,就结下了仇怨。后来两家再一次的作战当中,刘表的部将用计引孙坚追及,然后设下埋伏,让孙坚中的埋伏,然后中的乱剑和流失,就是乱石和乱箭当中,孙坚就丧命了,年仅三十七岁。这个时候父亡子幼。三十七岁孙坚离开的人世,这个时候他的大儿子,年龄最大的孙策只有十七岁,他们的事业就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来呢?我们刚才阐述过的有孙氏威名,有坚强的团队,有这些各种各样的有利因素,还得到传国玉玺,这种事业前景叫做前景可期,在这种情景之下。而现在父亲死了,而父子还幼小,事业就蒙上阴影。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东吴政权的基础并不牢固,所以孙坚微明素著,虽然也知道江东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事业基础,但是这个根据地的建设,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把江东抓在自己的手里。而且呢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实力也不是很强大,还是处在一种草创的阶段,这个时候是父亡子幼,草创未成,何其艰难。孙坚在37岁这样一个年龄,突然离开人世。东吴的创业有面临夭折的危险,那么孙策,17岁孙策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怎么样接过东吴创业这个接力棒,继续奔跑呢?我们继续往下了解。 寄人篱下,孙坚去世之后,孙策在17岁的时候用自己的肩膀担起了千斤重担。东吴集团的创业何去何从,是成是败全系于他的身上,这个时候,孙策呢由于实力比较弱小,自身的经验也不充分,年龄很年轻,甚至说年幼,他自己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把自己的母亲和家眷安置在曲阿,就是一个地方的地名,自己去投奔袁术,这个考虑一方面是当时的形势所迫,自己实力很很小。另外一个方面没有具备这种创业的经验。所以他需要通过学习来得到更大的成长。他去投靠袁术, 袁术在三国时代也是非常著名的一方主控,他是袁绍的弟弟。提起袁氏一家,都是用这句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这样来说,这里面包括袁术。他的实力,单论实力来讲也是非常雄厚的。所以在青梅煮酒论英雄里面,刘备向曹操谈到自己心目中英雄时候,第一个说的就是袁术,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反映当时袁术在三国诸侯时代地位,尤其是他的实力,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影响力比较大。这个时候孙策选择去投靠袁术,袁术非常喜欢孙策,因为孙策小霸王很勇武,年轻帅气,从形象到能力,无可挑剔。简直挑不出毛病。袁术经常说一句话是什么?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和憾呢。哎呀,可惜了,假如说我袁术有儿子,孙策这样的,就算死那都值得了,也不遗憾了。这是袁术讲的一句话。但是尽管是如此欣赏孙策,但是毕竟孙策不是他的儿子,所以袁术对待孙策呢?还是有很多苛刻,甚至是过分的地方,还有傲慢的地方。因为袁术的个人修养也是有限,所以在袁术的帐下,孙策饱尝的寄人篱下的的自卫,寄人篱下,无依无靠,那种内心的凄凉,甚至悲壮无助等等,这种情结经常纠结在孙策的心间,也可以在说他在袁术帐下的岁月里面,没有找到一天的快乐。他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他很清楚的知道,袁术不是明主,在袁术帐下无论怎么样努力,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明天。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接下来的脚步,孙策应该怎么样走呢?所以在寄人篱下当中,孙策毅然决然的下定了决心,要去真正的创业。尽管艰难,但是这一步一定要迈出去,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定要去创业。在接过父亲创业传承这种重托,接过这根接力棒之后,孙策通过到袁术这里,经过了心灵的磨炼,提升的自己经验的时候,下定的决心自己带领人马到江东去创业,去谋求自己真正得成功。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