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三国之青春力量——孙氏集团(六)

讲师风采
潘武忠
中国著名实战型营销策划专家、管理专家、培训专家
讲师简介:
潘武忠,中国著名实战型营销策划专家、管理专家、培训专家,中国“相府?中国文化大讲堂”首席主讲嘉宾,美国协和大学荣誉教授,新加坡协和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智多星策划机构总裁。
视频简介:
此讲继续讲述的是仲谋光大,东吴团队执行力还表现在人才的能力,有真材实料,以此东吴势力平稳发展。转危为安,过渡后面临了两大危机,赤壁之战,孙权集思广益抗曹,命周瑜挂帅,取得赤壁大胜。彝陵之战,刘备大兵来犯,陆逊领命战刘备,取得大捷。孙权的领导能力和用人之明让东吴发展光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在第三个方面是人才的能力,足勘大任。在那样一个年代里面,在激烈竞争当中,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靠像现在讲的,完全靠什么炒作等等来做事,而且一定要有真才实料,才能够把事情做好作扎实,做成功。那么东吴对执行力方面有三个方面的有利的因素。所以他们执行力得到很好的保证。首先坚决执行战略方针。其次人才团队非常忠诚,第三人才的能力足勘大任,有了这几个有利的因素,所以东吴这个战略在执行层面是完全到位了。有了好的战略,有了完全道微德不打折扣完完全全的执行力,所以东吴的事业不仅没有在孙权的手上走向没落,甚至消亡,而是能够平稳过渡之后,然后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在常人看来,18岁的孙权接过东吴只重任之后,他应该动荡不已,甚至守不住这个父兄的基业,而孙权不仅守住了这一分基业,而且在自己手上发扬光大,远远超过的父兄在世时候的规模和影响力。所以这一讲整体的题目叫仲谋广大,是恰如其分的。 第五章我们想说一下转危为安,虽然说孙权注意东吴集团事业的平稳过渡,注意吸纳人才,注意文件发展,就是稳健经营、稳健发展,谨慎扩张,他应该是这么一种具体的表现。但是不管怎么样做,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不以你意志的转变,内部的事情可能受自己的掌控程度会更高,但是外部的环境,不由自己选择,在东吴掌管东吴集团的过程当中,遭遇过两次重大的挑战,这两次重大的挑战都不同小可。每一次稍有不慎,都可能让东吴政权面临灭顶之灾,也可以说是两大重大的危机。这两次重大危机,一次是赤壁之战,曹操统帅大军南下,准备一统江南,这是第一次危机。第二呢?刘备报兄弟关羽被被东吴所杀之仇,起倾国之兵来进犯东吴,或者叫剿灭东吴。这是两次的重大的挑战,都千钧一发之际的。但是东吴集团在孙权的带领之下,顺利度过了这两次危机。 我们先来看一下赤壁之战,正当孙权平稳过渡了,实现这个事业稳步发展的时候,这一个稳步发展的良性阶段,这时候外部环境恶化了,曹操来了。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之后,迫不急待统兵南下,这个时候东吴集团的一场危机到来了。曹操的大军南下号称百万之众,这个时候东吴集团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个危机不是一般程度的而是威胁到东吴集团的生存,这深重的一个危机。这个时候呢?这个态势是以弱敌强的,曹操水陆并进,统帅大军83万,号称百万。而且席卷了荆州了,扫灭了整个荆州集团。长江之险几乎与东吴共有,长江备案是被曹操所占领的,东吴集团只是在江南坚守,明显的,双方这个实力是非常明显;虽然东吴集团这个时候有一个很大的事业的发展,但是,能够投入战场的兵力只有数万之众,与曹操的大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这是看的很清楚的个态势,以弱敌强。曹操就使用威慑战略,曹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这封信呢?威慑性很强,这封信传到东吴之黑,东吴群臣响震失色,大惊失色。曹操这封信是这么些的,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综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这是曹操信里面的开头。就是我来,这一次是奉天子,皇帝之命,奉词伐罪,就是奉皇命来讨伐这些乱臣贼子。席卷了荆州之后,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荆州已经被我收入囊中了。皇帝命我来,天子命我出征,现在我举手之间把荆州集团一举荡平,这是表示我很厉害,我师出有名,而且能力很强,而且我已经取得的巨大的战略的胜利,扫平了荆州集团。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盐,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今天我人也不太多,雄兵,不多,区区一百万,上将千员,那么我准备在江夏,为什么是江夏呢?刘备这个时候在江夏,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就是想跟将军打一场猎,咱们在江夏去会聚一下,那么猎物是谁呢?猎物是刘备。这件事情我想和将军一起合作,我们一起把刘备收拾了。可以这么理解。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我们两个如果把刘备消灭之后,共同讨伐他,然后同分土地,这个土地我们两个平分了,然后永结盟好,我们两个兄弟握手,你放心,虽然我雄兵百万,上将千员,但是我打刘备!不打你,跟我合作就好了。然后我们最后握手言和,同分他的土地。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那么将军,我不能等很久,你要尽快给我回音,给我一个答复。这是曹操写给孙权的信,使用的威慑战略。我师出有名,军事很盛,然后我想和你一起收拾刘备,收拾刘备,你的好处是共分土地,我两个结盟,我们和平共处,那我不能等很久,你赶快回答我。那后面的话没有讲出来,什么意思呢?你要是不按我的意思办,那就是以我为敌了,这个意思很清楚。这个威慑在没有赤裸裸的爆发出来之前,隐在表面上,话后面的那个意思具有威慑性,所以这封信到东吴之后,整个东吴集团群臣大惊失色。 孙权在这个时候很冷静,作出了很杰出的表现。首先联刘抗曹,战略得当。名帅风流。这是这一段时期孙权的表现。面对巨大危机,他怎么样表现呢?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