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七集好学生“坏”学生……

讲师风采
鲍鹏山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讲师简介: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
视频简介:
孔子,至圣先师,一代圣人。他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他也是中国人最为崇敬的偶像。但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传承,却离不开他的学生,经典著作《论语》就是由孔子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集结成册。因此,孔子的光辉沐浴着弟子,而弟子们的风采也衬托着孔子。在空门的三千弟子中,有两个学生最为特别,颜回和子路,他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孔子会这样对待他们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孔子,至圣先师一代圣人,他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他也是中国人最为崇敬的偶像,但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传承却离不开他的学生。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或者是再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后集结成册的。因此孔子的光辉沐浴着弟子,而弟子们的风采也衬托着孔子。在孔门3000弟子中有两个学生最为特别,一个是颜回一个是子路。颜回总是受到表扬,子路总是挨批评,那么他们俩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孔子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他们呢?请继续收看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为我们揭露《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七集:好学生“坏学生”。 鲍鹏山:孔子的学生有这么几个概念,我们明白一下。 首先,一个最大的范围是所谓弟子三千,是个约数,是不是正好三千或者是多一点或者是少一点,而且这三千里是不是每个人都直接受过孔子的教导,这个也很难说。然后缩小一点,贤者72,还有一个说法是贤者77,70来个人就是身通六艺。这个六艺我们知道有两个,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他们都精通。还有大六艺《诗》《书》《易》《礼》《乐》《春秋》,这是学有所成的专家了,70多个。还有再缩小一点范围有所谓孔门十哲,有四科,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有十个非常杰出的弟子,所谓孔门十哲。我们再缩小一点,那就是颜回、子路和子贡,这三人在孔子生前跟孔子关系最密切。 那么我们要说孔子一生里最为喜欢的学生是谁?这个大家肯定心里有数,因为《论语》里这一点表现得太明显了,孔子一生最喜欢的学生就是颜回,这个不会有任何疑问。有问题的是什么呢?有问题是孔子为什么这么喜欢颜回,最重要的一点是颜回好学。你知道孔子他对他自己的评价,他觉得他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也就是好学。那假如有一个学生也具有跟他相同的优点,那他肯定喜欢嘛,老师喜欢的肯定是跟他有相同点的学生,颜回就是极其好学之人“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孔子曾经感慨,在我的教学的过程里,你跟他讲课,你跟他讲学,你跟他讲道理,从来都不知疲倦的也只有一个颜回啊。我们课总会发现有人在下面打瞌睡,总会发现有人逃课,这很正常,很多人是这样。一个宰予打个瞌睡就被孔子骂为朽木不可雕,我觉得这太严重了,打个瞌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个人跟着孔子这么多年,孔子说他从来没发现他在听他讲话时有一点点的倦怠之色。要知道颜回的身体很不好,能够做到这一点一定是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好学。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可惜啊,这么好学的学生死了,今天活着的都不好学。你想一个问题跟着孔子的学生不好学,不好学跟他干什么?你跟着孔子又弄不到官做又不能发财,你凭什么跟孔子,跟孔子的都是好学之人,可孔子说跟颜回一比怎么样,都不好学,你由此就可以知道颜回好学到什么程度,出类拔萃。所以颜回死了以后孔子很伤感“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这个人太可惜了,我总是看到自从他到我这来学习,我总是看到他在进步;我从来没有看到他有一点点的停止。我们知道学习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不进则退。但是呢,我们知道有一些人学习是为了一时需要。比如说我此时需要拿个什么证,一个资格证,一个就业证,一个什么什么合格证是拿这样的,那这一时的需要假如满足了,证拿到了,那就不学了。还有的人学习是为工作需要,是做事的需要,为了胜任这份工作,那好我学习,为了把这个事情能做好那我学习,等到我这个工作能胜任了,这个事情我做好了,那也就不学了。可是还有一些人呢,学习成了他的生活方式。当你把学习看作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的一种一时之需的时候,你的学习一定会随时开始但又随时会怎么样,终止了。但是假如学习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你一辈子都不会终止。颜回就是把学习变成了生活方式,这是颜回招孔子喜欢的第一个原因。 颜回招孔子喜欢还有第二个原因,这个人悟性高。一个学生如果太笨,老师可能也不大喜欢他“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给你讲一个道理,你如果不能给我推出三个道理来,我就不再教你了。你以为孔子是一个啰啰嗦嗦的这么一个老教师,天天陪着你做练习?他没这个耐心,到我这来学的必须是要有相应智商。所以颜回恰恰是智商最高的,悟性特别高。有一段时间孔子曾对颜回的智商产生过怀疑,说我跟这个家伙讲半天,讲了一整天,他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因为孔子的教学方法不像我们今天,老师在上面讲课你老老实实做笔记,我看你在记笔记就觉得你挺认真,孔子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什么?讨论式的。我讲一个话然后学生一问,互相讨论教学相长,很多学生都对老师有疑问,有的主动提问,有的老师讲得不明白他再继续追问,可是颜回呢?跟老师讲了一天的话他一次言都没发过,从来不发言,发言不积极,所以孔子有点怀疑,这个人是不是有点问题,是不是悟性不够啊。可是后来发现怎么样呢?颜回回去后独自一人把今天老师讲的话全部反思一下“亦足以发”,他能够有很多很多的发挥。所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