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集孔子的大学(下)

讲师风采
鲍鹏山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讲师简介: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
视频简介:
孔子经过刻苦的学习,终于成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专家。可是“六艺”是当时读书人的必修课,孔子不可能仅仅因为精通了六艺,就被后人尊奉为圣人。那么学有所成的孔子,又做了什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呢?通过鲍鹏山先生的讲述。我们了解到,孔子在没有成为圣人之前,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的童年也和所有的孩子一样,爱玩,而且《史记》上也的的确确记载了孔子的一个玩具,那么这个玩具究竟是什么呢?又凭什么说这样一……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孔子经过刻苦的学习终于成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专家,可是六艺是当时读书人的必修课,孔子不可能仅仅因为精通了六艺就被后人尊奉为圣人。那么学有所成的孔子又做了什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呢?通过鲍鹏山先生的讲述,我们知道孔子在没有成为圣人之前,他也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的童年也和所有孩子一样是好玩的,而且《史记》上也的的确确记载了孔子的一个玩具,那孔子小时候的玩具究竟是什么,鲍鹏山老师又凭什么说通过这样一个玩具就能看出孔子智商极高呢?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为您精彩讲述《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二集——《孔子的大学》。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要简单的对孔子的这志于学这三个字我要做一个评价,志于学这三个字,我觉得就这三个字它改变了中国文化史。为什么这样讲? 第一,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专门用来研究学问,说明什么?说明学术研究,道义探讨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终生事业,我们以前总是要找一个职业,或者做工或者务农或者行商或者做官。人的最初就是这样的,但是到孔子志于学的时候,他告诉我们还有一种职业。既不务农又不做工还不做官,干什么?就是志于学,就是进行学术研究进行道义探讨,我们说这是以前没有的。所以从此以后学术就有了独立的价值和地位,不再是体制的附庸,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并且高于政统,我们现在讲孔子了不起孔子伟大。那不是随便说说的,那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他真的是改变了历史,这是第一点。 第二,一个人可以不从事任何具体的职业专门从事学术研究,这就说明什么?知识独立了知识分子独立了。 还有第三点,志于学以后知识分子也就不再是专家不再是专业技术人员,担当天下担当道义,这才是知识分子的使命。所以孔子带来了儒这个字内涵上的变化。我们现在讲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实际上儒这个字在孔子之前早就有了,它是一个职业所以叫儒业。但是孔子以后儒的概念发生变化了,这个变化是怎么来的?儒从术士变成了六艺专家,公务员,再往下面变,变成什么?价值承担者。 节目导视:现在我们知道孔子的“大学”比我们今天的大学实在是难多了,孔子的大学是要用一生来追求的,那在孔子眼里“大”和“小”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而孔子日后被尊奉为圣人,那他成为圣人的秘诀又是什么? 有一次樊迟,孔子的一个学生樊迟问了孔子一个问题,问的的确奇怪,而《论语》保留下来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樊迟按说也不算很笨,樊迟以前也问过老师很多好问题,曾经有一次老师还表演了他,问得好啊,大哉问,问得好啊。但这次确实问的很不好问的莫名其妙,什么问题呢?有一天他糊里糊涂莽莽撞撞地跑到孔子那去问,老师,怎么样种庄稼啊,孔子大概也给搞糊涂也给他气糊涂了,冷冰冰地回答,我不如老农民,这个意思很明白,你要种庄稼你问我干什么,找老农民去嘛。这个樊迟还傻乎乎的,既然你不会种庄稼,那好,那怎么种白菜啊?孔子说,我不如老圃,老圃就是老菜农,樊迟之后就傻乎乎转身走了。他想老师不懂那我就去问老农老圃吧。樊迟这边一出门孔子在背后就说“小人哉 樊须也”,这个小人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坏人?不是,是什么?没有出息没有境界。学的不是大学,学的是小学,学小学就成小人,学大学才成大人。我们后来人老批评孔子,说你看孔子这段话,显然第一:轻视劳动人民;第二:轻视体力劳动。这都是胡说八道的事情,根本就不合乎逻辑。你说你到孔子那去问学种庄稼学种菜,值得去问孔子嘛,那真的你就去问老农民就对了,孔子办的又不是农业技术学校,孔子办的什么学校?孔子办的相当于青年干部政治学院,你跑到那去问种庄稼那不是傻问题吗?假如今天我们有学生糊里糊涂地跑到中科院去问一个博士生导师问一个教授,怎么蒸馒头啊?那人家能不生气嘛,蒸馒头你找个小媳妇去问问就可以了。 樊迟走了后孔子讲了3句话,这3句话牵扯到3个词,哪三个词呢?第一个是礼,第二个是义,第三个是信,礼、义、信,这是什么?价值啊,所以我说到孔子以后。士,读书人不再是专业技术人员,他对社会的职责也不是,至少不仅仅是从事一些专业技术的工作,他的最高使命是价值承担者,这才是把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终于给说了出来,所以我们说只有到了孔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独立的知识分子。这是孔子的伟大,这是孔子对我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那么我们说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一边谋生一边坚持学习,向着人生和学问的深度和高度掘进,一个思想的大师一个道德的圣人就要出现了。 我们刚才讲了孔子智商很高,但是仅仅有智商行不行呢?我们说孔子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好学,好学。孔子一辈子都在讲,经常会跟别人讲我不是生而知之,我就是好学。他60多岁了在楚国北方边境一个城市叫负函这个地方碰到一个叫叶公的人,以前读叶公,现在可以读叶公了。叶公问子路你的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子路不知道怎么回答,孔子回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