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修身育人之谈《二十四孝》论孝道敬……

讲师风采
王大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讲师简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视频简介:
家可远征,没有家就没有底气就不可能远行,也不敢远行。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又怎么敢远行,所以我们说孝,就是找我们民族的根。那么到底什么是孝呢?借用孔子的名言,并对其一一阐述。并通过介绍《二十四孝》这本书所包含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充分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王大伟:跟咱们长得一样,很漂亮,一见着你一握手。这一握手,你握手的时候她还是中国人呢,一说话不对了,满嘴都是英文,是吧?那个脑子想问题跟外国人一样,跟中国人不一样。这叫什么?香蕉人,是吧?外边是行的,里面那个瓤是白的了。这种人要回中国来很难,他干什么事他思想都跟你不一样,他思维模式都跟你不一样。家和远征,是吧?没有家就没有底气,就不可能远行,也不敢远行。 家都不知道在哪儿?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你连家都没有,你怎么敢往外边迈出那一步去,所以说我们是孝就是找我们民族的根。什么是孝?子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过去叫百善孝为首,孝最重要。首孝弟,次谨信。什么是孝呢?孔子说:无违。爹妈说什么,您都不要违背爹妈的意志,这个就是孝。 生侍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的时候我好好的拿礼照顾父母,侍之以礼。父母死了我安葬他,按照道理按照礼仪来安葬他。祭祀的时候一点不敢怠慢,好好的记住去祭祀他。这是孝。 我们说我们民族有很多很多好的东西,孝这个东西也是一个好东西。我现在每次到机场去坐飞机都走德胜门,德胜门那个门楼里,我每次从那儿走我都说这是北京最美的建筑。气势宏伟,几百年了挺立在那儿。你看中国有好多现代化的建筑很摩登,玻璃大厦,可是跟它一比没有它的那个劲儿,代表的是我们民族。这些好的建筑,我们要保护好。但是要保护的更重要的是什么?是我们心灵里中华民族这些传统的美德。 你们现在年轻可能还没体会到孝敬父母,你记得小时候你有病的时候,你妈把你背在身上到医院里去,记不记得?有没有过。我们每个人都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总是问妈一句话,说妈我这病会好吗?肯定我们每个人都问这一句话。可是妈妈说什么?妈妈背着你的时候总会说一句话说你放心孩子,你的病一定能好。可是现在调过劲来了,当你推着母亲到医院母亲问你的时候你怎么回答?我50岁,我妈80岁。有一次我妈心脏病犯了,我带她到医院去去做CT,你推着车子往这个CT室里走。这个母亲的嘴就在这儿一张一合,很紧张,80岁了她要问你了。她那意思说我这病能好吗?这时候你怎么回答?情况变了,当母亲变成了孩子了,这个时候我们说什么?妈,您的病一定会好。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当父母变成孩子的时候,保护他们的那只手在哪儿呢?在这儿。就是我们的这只手。 节目导视:人们常说百善孝为首,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恩重情深,那么在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里作为子女是怎样孝敬和回报父母的呢? 王大伟:《二十四孝》二十四个童话故事,大家没听说过,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叫闻雷泣坟。 闻雷泣坟这个主人公是谁呢?叫王裒这么一个人,博学多能,他的父亲从小被别人杀害了,隐居在山村里头教书,就是山村的一个小学教员,多大岁数?20多岁这么一个小活字。可是每到阴天,每到下雨的时候,天上一打雷狂风大作的时候,这村子里就感到吃惊,说怎么老友一个黑影噌的一下就上山了。这怎么回事儿?每到一打雷,每到一下雨就有黑影往山上跑。这当地的人就害怕说是不是闹鬼了呢?就赶快上警察那报案。 大家知道魏晋时代有警察吗?有吗?现在有人说最早的派出所长是刘邦,十里设亭。过去每十里就设一个派出所叫亭,结果这些警察或者说当时的什么亭长什么到山上一看,哎呀!一片坟地。这个坟地前面跪着一个小孩,这个王裒一下雨、一刮风、一打雷跑到山上。为什么呢?从小没有爹,妈把他养大,这个母亲和儿子十指连心。母亲把他拉车到,没来得及孝敬母亲,母亲走了。他母亲有一个事什么事呢?就是怕打雷。所以一打雷,他母亲在世的时候就害怕,所以王裒呢一到了打雷下雨的时候自己噌的一下上山了,到了山上跪在母亲的坟墓前说:儿在此,母勿惧。妈你别害怕,我来保护你,儿子在你身边。这是《闻雷泣坟》。 忠和孝是连在一起的,古代人说忠、孝、节、义。大孝必是大忠啊,我们说中国古代有好多好多孝子。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