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十四集(下)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孔子认为《诗经》的精神,是非常美好人。所以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但是“诗既亡,春秋作”。《诗经》中美好的精神,为什么会灭亡呢?传说中导致周王朝衰败的美女褒姒,是否真有其人?《春秋》中寓褒贬、别善恶的重要作用,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后来的人们常把“春秋”作为史书的代名词,但为什么这部史书叫《春秋》而不叫《冬夏》?《春秋》还有一个名字,叫《麟经》。这里面有又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钱文忠】为什么说孔子,不是写《春秋》,为什么说《三字经》里边的“春秋作”,这个“作”不能理解为今天的写,只能理解为今天的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知道,《春秋》实际上是先秦时代、再早的时代、孔子以前的时代,都已经有的一种书,是一种编年体的一个史书。为什么叫《春秋》不叫《冬夏》呢?我可以叫冬夏啊。这个是有道理的诸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都有它的道理。为什么?古人特别重视春秋两季,为什么?春天播种、秋天收割,所以就用春秋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就好像我们去买东西,没有人说买南北的。你可能说我叫买南北也行啊,为什么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啊? 【因为东西对应的是金木,南北对应的是火水】 【钱文忠】过去买东西拿个篮子,卖块金子、买个金属买个木头,我可以拎回去。你能买一篮子水和火回去吗?所以叫东西不叫南北。这有五行学说在里面的,所以古人的一些称谓,都是有它背后非常特别的哲学思想,不是随便的。 【文忠寄语】古人的一些称谓,其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哲学思想。 【钱文忠】那么孔子是怎么编订《春秋》的?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和标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下断语,作评价。希望以此来确定是非善恶的标准。希望通过历史来确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孔子已经没有办法,他只希望通过自己给后人留下一种标准,在这样的乱世里边。孔子最担心的是,是非的标准都没了、善恶的标准都没了。将来的后来的人,连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都分不清楚了。孔子觉得这才是更大的事情。 所以《三字经》讲“寓褒贬,别善恶”。它每个字都有它的立足点,都不是随意讲的。别善恶还好理解,因为我记一件事情,我把一件好事记下来。比如这个人拾金不昧,我们一般认为这个人总归是好的。这个人捡了十块钱,自己给昧了,怎么都是坏的对吧?所以“别善恶”我们还好理解。怎么去“寓褒贬”呢?怎么把褒贬能够蕴含在一部历史学的著作里呢?孔子又是怎么做的呢?那就是春秋笔法。我们过去经常讲春秋笔法,什么叫春秋笔法呢? 【字幕配画外音】《春秋》与在此之前的各诸侯国的史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有着寓褒贬,别善恶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春秋笔法体现出来的。那么什么叫春秋笔法?它又是怎样寓褒贬、别善恶的呢? 【钱文忠】就是用最简洁的、表面上很平淡的,不带个人好恶,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文字,寥寥几笔,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结论。孔子在这方面用词极其讲究,比如弑,古人关于杀人有好几种说法,弑就是一种说法。如果孔子讲甲杀乙,那么这个杀呢,这里头估计孔子也不去分辨到底是甲对还是乙对呢?这是一个事实,叫甲杀乙。但是如果叫甲弑乙,那甲一定是有罪过的,甲一定是错的、乙是对的。因为弑是指以下杀上、以小辈杀长辈、以坏人杀好人。这一个字褒贬就出来了嘛,只要是弑我就知道谁对谁错了。比如说用讨,比如说甲讨乙,那就说明甲是有道理的。因为讨是以有道伐无道,甲讨乙一定是乙有问题,甲去讨他。这个就叫春秋笔法。据说孔子《春秋》一个字的评语,既可以表彰伟人,也可以将乱臣贼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孟子】 【钱文忠】《春秋》只要有一个字赞扬你,你荣耀得不得了,就好穿上国君赏赐的华贵的服饰。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如果他在《春秋》里边对你有一个字贬斥的、对你有一个字批判的,这个罪过比被斧子砍脑袋还惨、比死还难受。因为你死是一时一刻的,你现在死了接下来什么事情我不知道,但是你可别忘了,你的臭名就留下去了。你在人间活80岁死了,你的臭名后面三千年还在传播呢。你死了不要紧,你还有子孙呢,子孙也抬不起头来的。所以叫一字之贬,严于斧钺。所以孟子讲: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 【钱文忠】孔子把《春秋》编好了以后,乱臣贼子都害怕。老想去打听打听,孔子怎么说我的?里边到底对我是褒还是贬?还是孔老夫子把我给忘了,忘了也不错。这就是孟子的话。当然,真的要去和我们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去考核的话,恐怕未必。真正的乱臣贼子,谁怕你“春秋”两个字啊。这只不过是儒家的一个理想、儒家传统的一种梦想、一种美好的梦想。希望文字具有天大的力量,希望灌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文字,有至高无上的力量,这是一种希望而已。《春秋》还有一个非常文雅的名字,叫什么名字呢?叫《麟经》。这个大家知道的不多,麒麟的麟,叫《麟经》。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呢?这里面有一个令人哀叹的故事。而且也是标志着中国一个时代的结束。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