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十四集爱恨两重天(上)

讲师风采
鲍鹏山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讲师简介: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
视频简介:
孔子是一个仁义的人,他对别人不苛求,尽量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从他的带人接物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充满大爱精神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但孔子也有另一个金刚怒目的一面,他也有强烈的恨,对一些事情,孔子不仅会指责,而且会非常严厉。在孔子的身上,为什么会同时具有大爱大恨,这两种鲜明的情感?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孔子是一个仁慈的人,他对别人不苛求,尽量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从他的待人接物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充满了大爱精神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但孔子也有另一面,金刚怒目的一面,他也有强烈的恨,对一些事情孔子不仅会指责,而且会非常严厉。在孔子的身上,为什么会同时具有大爱、大恨这两种鲜明的情感?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十四集:爱恨两重天。 鲍鹏山:在上一讲里面我们讲到子张问孔子如何才能做到仁德,子张问仁。孔子回答了五个字“恭宽信敏惠”。其实《论语》里还有五个字和这个很相似,这五个字呢是子贡对老师的个性和气质的一个概括。子贡很聪明,有一天子禽问子贡一个问题,说我们老师周游列国到很多地方,他到一个地方不久就对他对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对这个地方的人物都很了解,他怎么能这么快就了解到这个地方的政治情况和风土人情呢?是他向别人打听的还是别人愿意主动来告诉他呢?子贡说我们的老师有一种气质,有了这种气质别人都愿意和他交往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他,愿意把真实情况告诉他。 那孔子的这个气质是什么样的气质呢?是哪五个字?子贡说,是“温良恭俭让”。温:为人很温和,不激烈,不尖锐,不尖刻,很温和。良:善良,它不仅仅是善良,它是指对万事万物有善意。就是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面对这个世界的人和物我们是不是有善意,这是良。恭:好理解,恭敬,恭敬心,敬畏心。俭:俭是什么?俭不能简单理解为生活节俭,俭是指做事有分寸感,那么生活有分寸感就不奢靡浪费,所以我们也可理解为节俭。俭是对一切事物的一种什么?一种约束。比如前面有个恭,恭敬,恭敬好不好啊,恭敬很好。但是恭敬过头了好不好呢?那就不好了。在《论语》里孔子讲到了足恭不好,就是过分的恭也不好。你在大街上碰到老师,你很恭敬老师,说老师好,打个招呼,很好;你走上前去跟老师握个手也很好,一般要等老师先伸手;然后你给老师鞠个躬也很好。但你说我要表现对老师足够的恭敬,那我趴在大街上就给他磕个头,那就不好了,为什么?过分了,老师会很尴尬。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在大街上那就很尴尬。所以呢“做任何事情,哪怕是优点,哪怕是该做的正确的事,也得要有分寸感,在哲学上讲,这叫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这个俭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最后一个字是让,温良恭俭让的让,谦让。 孔子有这五个字,所以孔子是个特别具有亲和力的人。我们常常讲某某人有亲和力,有时自己觉得自己是不是亲和力不够,对不对?那么你要想,为什么别人有亲和力我们自己亲和力就不够呢?我想我们看看这五个字,从这五个字着手。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