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二十七集(上)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汉朝建立后,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又经过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强力治国,汉朝走向了鼎盛。但是在繁荣的背后,朝廷却危机四伏。一个曾经得到皇室器重、得到天下百姓赞誉的圣人,却原来是扼杀汉朝江山的伪君子。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够欺骗那么多的人?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汉朝建立后,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又经过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强力治国,汉朝走向了鼎盛。但是在繁荣的背后,朝廷却危机四伏。一个曾经得到皇室器重、得到天下百姓赞誉的圣人,却原来是扼杀汉朝江山的伪君子。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够欺骗那么多的人?而在西汉灭亡不久,汉室得以恢复,史称“东汉”。那么又是谁,抢回了这个被夺走的刘家天下?而大汉王朝最终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系列第二十七集 【钱文忠】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周勃等等一批当年追随刘邦的汉室的忠臣,又把天下给夺了回来,把吕后的亲戚给诛杀、诛杀殆尽。 汉初的二十多年,皇室内部混乱不堪。虽然说仗是不打了,但是社会并没有什么发展。真正给范朝奠定了四百年基业的,给它创建了一种牢靠的基础的,是刘邦的小儿子,汉文帝刘恒。刘恒在吕氏集团覆灭了以后继位,他宽厚、仁慈、节约,是中国历史上,数得上的好皇帝。刘桓和他的儿子刘启,也就是汉景帝刘启,开创了鼎鼎大名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使历经战乱的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从而经济也有了发展的可能,汉朝也因此恢复了国力。 接下来这位皇帝更了不得,那就是刘彻、汉武帝。这是“秦王汉武”并称的一代英主。汉武帝外除匈奴、内尊儒术,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里啊,我们一定要注意一点,这一点对中国的影响太大了。我们一直以为中国的统治者、统治阶级,就是利用儒家的学术、儒家的学说来统治中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简单地、错误地理解了这八个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不是儒家学术,是指儒学和法术。法术指什么呢?原来法家那套,传统的严刑峻法和黄老之术的一种结合。所以儒术里面的成分很复杂,儒术绝对不是儒家学术的意思。所以把我们中国文化传统当中,好多不好的东西,甚至把它一切不好的东西,都一股脑儿地扔到儒家的头上,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汉武帝的这个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其中的这个是非功过,是一个历史的大问题,这就不是我们能够在这里详细展开的。 汉朝自然像别的朝代一样,会有这样问题、那样问题,都会有。但是,汉朝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外戚和宦官。这个问题汉朝特别突出。那么我们不禁会问:外戚和宦官,每个朝代都有啊。皇后也有娘家啊,皇帝总是妈生的吧?皇帝身边总归有宦官啊,为什么就汉朝的外戚和宦官的问题,特别严重呢?很简单。诸位,只要去看一看汉朝皇帝即位的年龄,就知道了。汉朝最起码有十个皇帝,即位的时候年龄都很小。十七岁当皇帝的算大的了,还有一岁当皇帝的呢。几岁当皇帝的、不会走就当皇帝,汉朝起码有十个这样的皇帝。年龄小,怎么可能管理国家?一岁你让他管理国家,牙还没长全呢。别人信不过,靠谁呀?靠妈、靠太后。太后在深宫里面,她怎么知道这些外面的情况呢?别人信不过靠,靠谁?靠娘家人、靠自己的兄弟、靠皇帝的舅舅,这就是外戚,外戚就会专权。那么时间一长,谁能够保证,外戚就不生二心啊?谁能够保证,舅舅就不看上外甥的皇帝的宝座啊?这就要乱,这国家就要乱。那么,这个小皇帝总有长大的一天吧?那么长大了以后,小皇帝怎么会容忍外戚掌握大权啊?他怎么会容忍自己舅舅家的人、外姓人来掌握大权呢?不会。那么他怎么办呢?没有兵、没有钱、没有权,别人信不过。信谁啊?身边的宦官。这些宦官是从小陪他长大的,一块儿玩儿大的,又从小照顾他的。宦官有什么本事呢?宫廷政变。因为宦官都在宫廷里边。也就是这样,没完没了地斗来斗去、杀来杀去,葬送了汉朝的江山。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