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的现状与未来(三)

讲师风采
王浩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讲师简介: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水科院科技委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
视频简介: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禀赋并不是太好,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性问题。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突发事件问题突出,当前最迫切的工作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中国的水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水资源问题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再看看地下水的情况,地下水562眼检测井中,水质在四类和五类的检测井占了72%,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也受到了地表水污染的污染。就是地表、地下水是循环转化的,地表水首先被污染,循环转化到地下,这个地下水现在也被污染了。四类和五类的水占了72%,另外,地表水里边水功能区达标,全国分成6000多个水功能区,把每条江河,每个干流,每个支流,各个河段都分成了水功能区,水功能区有具体的水体功能要求,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有这些要求。水功能区的达标率也不理想,只有47%。 这张图是全国地表水、河流水质的情况,评价的河长达到28.5万公里,等于或者优于三类水的占66%,四类以下的水质,它的河长占了34%。河流的水质从分区的情况看,像长江的太湖水系,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河流水质状况最差,近一半的河流被严重的污染了。辽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水质的情况也比较差。黄河流域的水质一般,珠江流域的水质情况比较好。长江,除了沱江和嘉陵江两个水系以外,中上游地区水质状况还是良好的。像西南诸河、西北诸河、东南诸河,它的河流水质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也做一下归因分析,水质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排污量增加和水体纳污能力降低综合的作用。其中入河排污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主因,由于水量的减少和水动力学条件变化导致的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再看第四类的水问题,水生态退化。淡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整体呈现局部改善,大局上恶化,这么一个态势。北方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形成160多个地下水超采地区。像华北地区,生态缺水,地下水超采,河道断流,湿地退化,湖泊萎缩、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海水入侵,多方面的问题都呈现出来了。西北内陆河地区,主要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缺水,河流尾闾地区生态退化。南方广大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是水质污染,湿地退化这方面的问题。另外矿产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地下水系统破坏也比较严重,黄河中游的煤炭、石油开采对地下水破坏严重。尤其是山西煤炭开采,破坏了岩溶水的补给通道,导致许多历史名泉,水量衰减甚至枯竭。做一下归因分析,我们认为,经济社会用水挤占了基本生态用水是这个问题的主因。另外河流水域的侵占,湿地开发也是南方生态水退化的重要原因。这张表是2009年全国水资源的收支平衡表。 第五个方面的水问题,是极端和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加大。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旱灾高发,南方多雨地区季节性干旱,日趋严重。同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的频率加大。这是2010年中国西南的干旱,各方面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区域性的水文节律被打破,极端的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主要的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其中气候变化是主因。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