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的现状与未来(五)

讲师风采
王浩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讲师简介: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水科院科技委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
视频简介: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禀赋并不是太好,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性问题。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突发事件问题突出,当前最迫切的工作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中国的水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水资源问题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第三是十九个全域的盐溶水,包括晋祠、兰村、娘子关、辛安、神头、郭庄、古堆、绿林这些比较大名的大泉,十九个。这张图是把这十九个泉域都列出来了,遍布山西全省。 在水利部的山西水生态修复的试点中,一共研发了五项关键技术,一个是湿地的修复技术,第二个是河流廊道的修复技术,第三是采煤区的生态修复,第四是水土流失区的生态修复,第五是岩溶泉域的生态修复。另外开展了六方面的技术的示范,这是汾河清水复流工程主要结点的这个布置图,这些小图片是清水复流以后的景观,前后都可以对比,再有就是娘子关泉域的保护,投资了1.48亿元进行了泉水出入区治理和保护,搬迁了娘子关电厂,投资了1亿多块钱。 (四)水资源应急管理 第四个方面,未来的应对战略就是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这个应急管理,应急水源的储备。导致水危机事件主要是这么几方面,一个是洪水和次生灾害破坏常规的供水工程,像滑坡、泥石流,再有就是干旱导致的常年供水水源的竭,再有就是突发水污染事件导致临时性的水质型缺水,还有就是地震和战争导致的供水系统瘫痪,应对水资源危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增加应急的水源储备。 像美国的内华达州,为水资源储备设计了未来地下城的模型,地下城方案可以储存、使用和收集地下的河水资源。2012年沙特阿拉伯的国家水域公司也将在吉达修建第一个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库,蓄水150万立方米,耗资1.33亿美元,沙特国家水域公司计划要修若干个类似的战略储备库,蓄水总量要达到600万立方米,投资总额要达到5.9亿美元。 国内的水资源应急储备对这个海河和辽河地下水供水比较高的缺水流域,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禁止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南水北调的水置换超采的地下水,逐步恢复地下水涵养能力,增加地下水战略储备,对西北地区要加强丰水区生态保护和资源涵养,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增加流域的储水能力,增强应对干旱的能力。在西南部的丰水地区,要等等流域水资源的调控力,为应对极端干旱提供应急水源。 北京建成了四处的应急水源,累计向城市供水近30亿立方米,在连续12年干旱、人口剧增,南水北调推迟供水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保障了首都的供水安全,像马池口应急供水、怀柔应急供水、平谷应急供水、张坊应急供水,都是这些应急供水水源地。自2008年起北京开始实施从河北四库,就是太行山的岗南、黄壁庄、王会、西大洋,四座水库向北京应急疏水,每年引水四亿立方米。另外正在海淀的西山地区,平顺地区,房山的长沟南水北调管线、沿线建设新的应急水源地,开凿基岩井,保障2014年南水北调通水前北京的供水安全。 再看看山西它是咱们国家能源基地,它的供水安全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山西自从1627年以来的380年中,发生连续的特殊干旱年两次,一个是崇祯年间特大旱灾连续17年,一个是清光绪初年的这个一次大旱灾持续了13年,山西现状的供水量60%以上是地下水,累计超采量达到109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超采区十年的补给量提前透支了,当发生特大干旱时,山西地下水的储备严重的不足,因此山西拟新建两座大型水库,十座中型水库,增加地表水水源地,让地下水休养生息,作为战略储备水源,大型的像这个浊漳河的吴家庄水库,清漳河的下交漳水库,还有十座中型水库,沁河的,汾河的,滹沱河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