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命的和谐 第一讲理性 情感 本能

讲师风采
释果宁
讲师简介:
释果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视频简介:
现今人类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日益昌明的时代,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又给我们每一个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在这种震撼中,有部分头脑清醒的人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东西,这些东西对纠正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都有极大的好处,在这些优秀的文化中尤为突出的就是禅。那么究竟禅是什么?下面请听释果宁给我们讲解。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大家好,欢迎来到《名家论坛》。今天要讲的主题是禅是生命的和谐。 现今人类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日益昌明的时代,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又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在这种震撼中有部分头脑清醒的人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东西,这些东西对纠正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诸如精神苦闷、信仰的失落、道德的退化、生态的危机以及人身心的分裂都有极大的好处。在这些优秀文化中尤为突出的就是禅,假如我们能够把禅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去,那么我们将进一步引导我们的社会朝着慈悲、博爱、和谐、美好的方向转变。 今天要讲的这个禅是生命的和谐,主要想谈一谈我们现今人们大部分都处在极度的身心分裂之中。人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那是因为你失去了和谐。你处在内外的冲突中,同时被撕得四分五裂,内心充满了压力、焦虑、苦闷、孤独、无助和对人际关系的困惑。这使大多数人都感身心疲惫,难以承受。 首先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我们是怎么迷失的,什么是我们困惑的原因,我们是如何被撕裂的。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记得伟大的佛陀在一次讲法前他拿出了一个手绢,他在手绢上一个一个的打结,坐在下面的弟子们都大惑不解,因为佛从来没有这样的举动。不知道他要做什么?释迦牟尼佛把打完结的手帕举起来问弟子,我要把这个手帕打的结解开,现在我在解开它们之前要提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打结前的手帕和打结后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吗?佛提了这个问题,佛的一个大弟子叫阿难的站起来说,他说师傅啊,据我理解这个打结前的手帕和打结后的手帕并没有什么不同,就其存在来讲它还是同一条手帕。但是仔细观察好像觉得又有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形式上的不同,就是因为那五个结,打的那五个结它们纠结在一起使这个手帕好像失去了自由自在,显得有点沉重。 佛说,阿难你说的对,这就是我要对大家讲的。说到这个阿难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阿难是释迦牟尼佛闻法第一的打底子,他是多闻第一。他常伺候在佛的身边是佛的侍者跟随佛陀,好,我们再回头来讲。佛陀说阿难回答得很正确,佛陀告诉大家他说,一个人在分裂的前后他的本质上确实没有分别。但是分裂的人他已经失去了和谐,失去了内心的自由和平衡,然而就其存在上来讲他还是同一个人。佛陀就告诉阿难,他说你跟我,我们的本性是一样的,都具有佛性。但是呢,他说阿难你跟我的不同之处就在你的心中,你的境界,心灵的境界不是佛的境界。你的心中被五座大山所压不得自由,就是说佛形象的打了五个结就是这个含义。五座大山所压,哪五座大山?佛教讲的五欲:财、色、名、食、睡。 所以众生都被这五座大山所压,压在心灵上,倘若没有这五座大山,跳出这五座大山,那么你的心就见到了佛性,佛性就会现钱,你就会得大自在。我们每一个人不自在,有众多的牵挂、烦恼、忧虑、痛苦,都是因为这五座大山给你带来的,压得喘不过气来,疲惫得很。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