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课的题目是“推进社会建设是新时期的战略任务”,讲五个问题。一、新世纪新阶段的认识和提法。二、推进社会建设是新时期的战略任务。三、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四、社会建设的三个阶段。五、推进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认识和提法
(一)关于新阶段的几种提法
第一个问题,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认识和提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央、舆论和报刊都在讲新世纪新阶段。新世纪现在已经过了十年,新世纪新阶段的内容主要是什么?可以这样讲,一些文件的提法是这样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讲,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到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讲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明确讲我们面向未来,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讲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战略机遇期。这是中央文件有关这方面的讲话。
(二)学术界对新阶段的看法
现在,学术界对新阶段的看法是这样的:学术界讲新世纪新阶段以后,在2001年中国社科院出版的《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战略总报告》里面提出来:“中国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成长阶段。”也是同一本书2012年的总报告又说:“中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提出来一个“新成长阶段”的说法。也有人说在实现改革30年以后我们又走到了一个转折的关口。也有人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第一,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说法比较全面,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向未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起点就是新的历史转折点。也可以说,让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新的历史转折时期需要重点解释,为什么叫历史转折?历史是分阶段的,革命时期有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地方转折时期等等,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革命内容,革命要解决的任务。建设国家也有一些时期,譬如说, 1949年至1978年,也可以叫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但是,到六十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出了一些问题。1977年、1978年的时候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转折时期,譬如说到1966年到1977年这一期间,到1978年的三中全会,经过这一段的酝酿,也可以说是到了一个大的历史时期,应该转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做了这样一个决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阶段。所以,可以说现在经过30年的转折,有一个教授讲就是由于进行30年的经济建设,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建设经过30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成绩很大,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的格局。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我们从2001年实现的全面小康,达到了人均1000美元的标准,进入了小康社会。
十六大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认为我们已经达到小康,达到小平同志讲的翻两番的目标,实现了人均收入1000美元,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同时又面临着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文件说,我们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不平衡的。所以,提出来到2020年要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小康,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科学要更加进进步、文化要更加繁荣、社会要更加和谐和人民生活要更加殷实。实际上,可以倒过来说,提出和谐社会的想法已经有了。所以,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结论是很正确的。也就是,讲话已经提出来历史新阶段,我的看法就是到了2002年开十六大时,提出我们已经全面的进入了新的历史转折点,或者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阶段。所以,是可以做这样的一个解释,新世纪就是二十一世纪,新阶段就是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或者叫进入新的历史转折点。
(三)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的形势
下面要说的一点是,对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新时期的特点的概括。对于这一点,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开在六中全会,专门讨论怎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会议上得出的结论。文件专门对当前的形势做了全面的分析,是这样讲:“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从我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理解,这次的四句话对我们包括现在当前中国的形势做了一个全面分析。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四个深刻,就是说建国以后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制和管理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这句话总结的非常全面。
第二句话,就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结构,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它主要是两个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我们国家的社会结构,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就是1978年以前我们国家因为搞公有制、搞计划经济,那时的社会结构,或者说社会的阶层结构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大家都知道,那时就
(一)关于新阶段的几种提法
第一个问题,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认识和提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央、舆论和报刊都在讲新世纪新阶段。新世纪现在已经过了十年,新世纪新阶段的内容主要是什么?可以这样讲,一些文件的提法是这样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讲,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到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讲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明确讲我们面向未来,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讲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战略机遇期。这是中央文件有关这方面的讲话。
(二)学术界对新阶段的看法
现在,学术界对新阶段的看法是这样的:学术界讲新世纪新阶段以后,在2001年中国社科院出版的《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战略总报告》里面提出来:“中国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成长阶段。”也是同一本书2012年的总报告又说:“中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提出来一个“新成长阶段”的说法。也有人说在实现改革30年以后我们又走到了一个转折的关口。也有人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第一,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说法比较全面,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向未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起点就是新的历史转折点。也可以说,让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新的历史转折时期需要重点解释,为什么叫历史转折?历史是分阶段的,革命时期有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地方转折时期等等,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革命内容,革命要解决的任务。建设国家也有一些时期,譬如说, 1949年至1978年,也可以叫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但是,到六十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出了一些问题。1977年、1978年的时候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转折时期,譬如说到1966年到1977年这一期间,到1978年的三中全会,经过这一段的酝酿,也可以说是到了一个大的历史时期,应该转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做了这样一个决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阶段。所以,可以说现在经过30年的转折,有一个教授讲就是由于进行30年的经济建设,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建设经过30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成绩很大,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的格局。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我们从2001年实现的全面小康,达到了人均1000美元的标准,进入了小康社会。
十六大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认为我们已经达到小康,达到小平同志讲的翻两番的目标,实现了人均收入1000美元,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同时又面临着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文件说,我们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不平衡的。所以,提出来到2020年要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小康,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科学要更加进进步、文化要更加繁荣、社会要更加和谐和人民生活要更加殷实。实际上,可以倒过来说,提出和谐社会的想法已经有了。所以,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结论是很正确的。也就是,讲话已经提出来历史新阶段,我的看法就是到了2002年开十六大时,提出我们已经全面的进入了新的历史转折点,或者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阶段。所以,是可以做这样的一个解释,新世纪就是二十一世纪,新阶段就是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或者叫进入新的历史转折点。
(三)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的形势
下面要说的一点是,对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新时期的特点的概括。对于这一点,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开在六中全会,专门讨论怎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会议上得出的结论。文件专门对当前的形势做了全面的分析,是这样讲:“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从我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理解,这次的四句话对我们包括现在当前中国的形势做了一个全面分析。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四个深刻,就是说建国以后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制和管理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这句话总结的非常全面。
第二句话,就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结构,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它主要是两个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我们国家的社会结构,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就是1978年以前我们国家因为搞公有制、搞计划经济,那时的社会结构,或者说社会的阶层结构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大家都知道,那时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现在回顾起来当然那时的改革不全面,但是,基本上是向苏联学的。但是,1978年以后到现在为止,社会变化非常之大,社会结构从阶层结构来说,系编过一本书叫《现在阶层已经分了十个阶层了》。现在,阶层现状早已不似当年。但是,这里需要一句话:现代人,总体来说经济体制已经变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社会体制跟社会结构还没有完全改变,但是也在变。
第三句话,就是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我的理解有两层意思,大家要理解,可以说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发生变化。原来在公有制底下是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他的收入差别就是工资。现在的利益格局大为改变。或者说,我们现在的分配体制还是存在问题。现在,我们在政治上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所以,现在这个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现在还在调。关于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也可以认为是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
第四个方面,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变化,我们的思想观念原来基本上是统一的,现在是多元化的。现在的舆论宣传、媒体都多元化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四个深刻全面地反映了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经济和社会。文件还专门讲:“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我们也可以从这里出发,建国以后中国变化非常之大,中央党校变化非常大,这都是改革发展带来的巨大活力所推动的。同样,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从现在产生的社会问题看,大家觉得有疑虑的矛盾,看到的问题根源也在这里。所以,六中全会讲的十句话特别深刻,可以来解释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要去找,这是一种看法。
总体来说,讲形势社会学界有一个说法,可以具体来解释。一共讲四句话:“经济发展很好、政治基本稳定、文化繁而无优、社会矛盾凸显。”这是讲四大建设。“十七大”已经把社会建设里的“四位一体”的社会提出来了,我们从这四个方面来进入比较好。经济发展很好,这个大家都看到的,就是说,我们的经济从1978年到现在30多年,可以维持在平均近10%的收入,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在全世界来说像这样一个大数维持30几年,这样的发展势头也是很少的。现在还可以这样说,2000年我们的收入还不足1000美元,2001年达到了人均1000美元、现在2010年是5232美元,已经达到上中等国家的水平。中等国家也分两等,世界银行的格局大概是这样,它分四等,一个叫低收入国家。2000年以前我们一直是一个低收入国家,现在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分两等:一个上中等收入国家、一个叫下中等收入国家。2010年我们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这是我们的发展趋势。而且,从2010年变为全世界的第二大经济大国,我们超过日本。这10年里面接连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变为世界第二。经济发展如此之好很少人能够预料到,这个说法怎样评论都可以。
第二句话叫政治基本稳定。30年来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事,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对外没有大的战争、对内没有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件。我看过一本书,有人算过从1840年以后,这150几年里面连续像现在这样稳定的社会没有超过9年的的,不是外国人打我们就是国内自己打,军阀混战、国内战争,或者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事件,没有哪个9年像是如此。现在,可以说基本稳定是维持了33年。所以,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有了今天。所以,总书记也说过叫“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些就是保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最主要的原因。总体来说,比较一下我们周围的国家像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经济危机以后引起了基本格局的变化。所以,中国能够
二、推进社会建设是新时期的战略任务
第二个问题,推进社会建设是新时期或者讲是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的战略任务。面对现在经济形势很好,社会形势不太好,经济社会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下一步怎么办?现在,社会上主要有三种主张: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抓经济发展。因为经济发展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这些处于实践第一线,特别是中西部领导干部大都是这种主张。所以,现在他们把GDP放在第一位,西部或者说中西部还是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无论从财政、还是从人民生活都有问题,把经济看做重点还是情有可原。现在,东部沿海有些已经人均收入一万美元、一万五千美元,还是在抓三年翻番、五年翻番。没东西可弄就是拆房子、建新城镇,拆也是GDP、建还是GDP,楼建起来外面好看,就搞形象工程。现在,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建设。为什么呢?
第一,选择社会建设作为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我们从2002年提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有关方面提出来一个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指标体系,一共是六大类二十三个指标。现在看来经济指标发展完成的最好,而且是超额完成。当日提出来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31400元人民币,要求按当初2002的汇率来计算得有四千多美元了。去年我们人均GDP已经超过五千美金,所以,从这个目标去年就已经实现。但是,拿中国人民币的比价计算去年已经实现到两万五千多人民币,它不是三万一千四。现在一年增加两千,2013年就能实现,2020的指标现在已经完成。所以,我们的经济发展得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没有想象到能变成五千美元,当然,美元也贬值。
但是,社会指标几大方面的指标有的是达到了,有的还没有达到,有的不但没有达到而且还倒退。比如说,城乡差距,城乡差距2002年的时候是一比二点几,现在一比三点多,差别扩大。2002年提出来要取消城乡差距,这些年大家都知道城乡差距是扩大。所以,如果说我们不搞社会建设、不搞社会体制改革,到2020年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有些差距是反其道而行之,你在扩大。所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第二,选择社会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去叫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讲了多少年?十多年,“十五大”就讲过。1995年、1996年就讲了。文件里那时候叫“增长方式”。,在改叫经济发展,所以,我建议经济学家们不光要调整经济结构,还要调整社会结构,不然内需无法扩大,要转变分配方式。我有一本书是批评这个的,现在的经济学家总是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请你们去看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风格,他们都不敢提。公平是放在第一的,所以,要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进行社会建设,调整社会结构,扩大内需才有出路,不然就是喊也没有用。
第三,选择社会建设,也是为了化解已经产生的众多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并从源头上防治和减少社会矛盾的需要。因为,现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中央文件上讲依然突出。主要的问题就是前面讲的经济结构跟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省委书记都讲:“经济这条腿太长,社会这条腿太短。”你走路的时候我们叫“拐子”一摇一摆的,产生问题的矛盾就是说我们畸形了,所以要加长社会这条腿。现在已经提出来了,今年快到年底,教育4%、医疗提出百分之多少,我们国家有很多问题都在喊,媒体上、报纸上说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喊了十来年。有些问题喊到应该说是解决了一些,但是,光从加强来讲是不行的。我的研究凡是一个问题喊了若干年解决不了问题,那就需要加强领导、加强投入、重视来解决,那一定是体制上的问题。世纪之初或者世纪之交的时候农村的人喊农民负担重怎么也解决不了。后来,取消农业税,这个矛盾也没有解决,从体制上解决才可以。所以,最终我们只有通过社会建设解决。2011年我在成都做了几个月的调查,成都去年就实现划片上小学、抽号摇号上初中,一千多万人的地方做到了,他花了八年,不是做不到,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这样。当然,那就是经验,市委书记跟市委花了八年时间。所以,就是搞社会建设来解决城乡一体的问题。
所以,总体来说我们要解决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大家都觉得烦了,现在是这样钱挣得够了、吃饭也不成问题。但是,晚上睡不了觉。我有一次出差到广西南宁,开完会以后单位不管。我就一个人上街,自己出去乘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怪,他们的手艺也比我们的手灵,咱们现在的司机面前都有一个挂件,他那个挂像不一样,这边挂的是邓小平、这边挂个毛泽东。我说师傅你这个肯定有讲究。他说当然,这个纪念章是我把它弄在一起的。我说你这个是什么道理?他说有道理,我这个有讲究的,他说白天我现在都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讲让老百姓富起来,我现在挂他是希望富。他说晚
三、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 什么是社会建设
现在讲第三个问题,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先讲什么是社会建设?现在,关于社会建设的说法有很多,是不是可以这样讲,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现代化,我们干了30年,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我们已经实现,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但是,根据现代化国家构成来看,要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光建设经济现代化是不够的,当然,经济现代化是基础,没有经济现代化别的都是空的,但是,光光建设现代化那完全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搞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这就是这个时期党定的“四位一体”,才能变成现代化社会。我们做了一下研究,社会建设是什么呢?最近科里做了一个研究,讨论了好几天,大致是:社会建设是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社会行动,要构建成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福祉,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构成。经济建设里面也要调整经济结构,社会建设要建设一个跟经济结构相一致的社会结构、社会体制,使得社会能够和谐,这是关于社会建设是什么。
(一) 什么是社会建设
现在讲第三个问题,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先讲什么是社会建设?现在,关于社会建设的说法有很多,是不是可以这样讲,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现代化,我们干了30年,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我们已经实现,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但是,根据现代化国家构成来看,要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光建设经济现代化是不够的,当然,经济现代化是基础,没有经济现代化别的都是空的,但是,光光建设现代化那完全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搞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这就是这个时期党定的“四位一体”,才能变成现代化社会。我们做了一下研究,社会建设是什么呢?最近科里做了一个研究,讨论了好几天,大致是:社会建设是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社会行动,要构建成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福祉,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构成。经济建设里面也要调整经济结构,社会建设要建设一个跟经济结构相一致的社会结构、社会体制,使得社会能够和谐,这是关于社会建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