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上)

讲师风采
李良栋
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导
讲师简介:
1989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铁道部党校锦州分校、中央党校研究所、中央党校办公厅、中央党校政法部工作。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
视频简介: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这次大会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原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李良栋教授将从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目标与任务等方面进行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一、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第一个部分当前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把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我想它是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的。 (一)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   第一点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政治动力,党的十八大在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建设的目标追求的时候特别强调,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应该看到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也不能不指出,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我们的经济建设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对外出口作为主要动力,而对扩大内需认识不足。   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出现以来,事实迫使我们不得不调整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有的投资拉动型外贸出口依赖型,转移到扩大内需上来。而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转变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这就要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我们这个国民经济技术装备真正能走到世界的前列,使我们能够占据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在经济发展上长治久安才会充满希望,但是必须看到无论是进一步扩大内需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不只是党和政府一家的事情,它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共同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利益,必须有全体人民积极尽心参与,心悦诚服的支持这场转变,我们的经济转型才能够顺利健康的实现。所以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重大项目的确定、一些重要资金的投入和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应该而且必须让全体人民知道,在倾听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民主的方式科学的方法进行最后的决策,保证我们的经济转型真正能够在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上顺利健康的向前发展。   从这一点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在的客观要求,发展民主健全法制,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推动。   第二点,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毫无疑问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党和人民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遵循人类经济文明的普遍要求和客观规律。   比如说必须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尊重价值规律、讲求竞争规律;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坚定不移地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原则。那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整个社会将走向共同富裕,没有这些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西方的市场经济应该更加追求公平和正义,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但是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在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们刚刚走过十多个年头,由知知不多到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必须看到系统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没有在中国大地上全部有效地建立和发展起来,当然它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远远没有到位,还不适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比如说市场经济,对它的主体的要求就是经济自由。而经济自由就应该享有政治自由,通过政治诉求,政治活动表达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维护自己应当维护的政党权力。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政府只能转换,但是没有得到完成。们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没有全部到位。 由此一来造成政府在某些方面管制过多,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情,这样就造成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自由的翱翔没有充分的得到体现,比如过多的行政审批制度,复杂的市场准入制度,这都导致了经济主体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得心应手的进行遨游还不可能完全的体现,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我们又必须看到,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由计划走向市场这个转变本身就是艰难困苦的过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社会主义公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公有制是元,多种经济是样,一元多样这样一种经济格局,必然大致经济主体多样化。   我们看一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工人阶级内部在发生分化,农民阶级内部也在发生分化,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新的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毫无疑问是发展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应该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在另一方面必然导致原有同一个阶级的内部成员发生分化,它所处的社会地位发生分化,它的利益要求发生分化,它最后的分配结果也发生了严重的分化,而这必然导致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生,这些矛盾基本上都是人民内部矛盾。   比如说先富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之间肯定是有矛盾的,但这个矛盾不是内部对抗性的敌我矛盾,而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在人民内部出现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