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下)

讲师风采
李良栋
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导
讲师简介:
1989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铁道部党校锦州分校、中央党校研究所、中央党校办公厅、中央党校政法部工作。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
视频简介: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这次大会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原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李良栋教授将从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目标与任务等方面进行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坚持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方向,最后还要落实。我们必须解决和完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上我们面临着哪些任务?我们要实现哪些目标?我们下面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也就是我今天要汇报的第三个部分。 三、今后一个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和任务   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上可以说我们面临的任务千头万绪,但是我想按照党的代表大会的思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以后,或者说在当前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该着力做好以下这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第一就是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前面我们说过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是具有中国优势的民主制度,这些制度的价值取向、制度设计的追求符合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在民的价值理念,为人民在政策上当家作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由于我们现行的具体制度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使得制度的优势和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比如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这是我们的政体,中国民主的主要优势应该体现在这里。但是为什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人们群众还调侃的把它当成是橡皮图章,它本来应该是钢印的,它在中国的政治生活应该是最有权威的、最有力量、最能反映人民意志和最能体现中国民主方向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制度的具体制度,它的某些方面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比如说我们的选举制度,由于选举缺乏适度的竞争,不搞西方对立式的竞争,但是不能没有适度的竞争。选举通常是和竞争伴生在一起的,没有竞争,选举的优势和功能就不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就造成我们一些被选举产生的一些人民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素质不高、不强。还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而人民的主体是工人和农民,整个人民代表大会的阶级阶层比例结构还不太合理,特别是工农代表太低,国家公职人员的数量比较大,难以反映社会主流,不能充分的体现社会主流的声音和要求,这恐怕都是要通过政府体制改革来解决的问题。   同时人民代表大会自身建设工作机制上都程度不同的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在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全面;人民代表大会的专职委员太少;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建设还不很完善,应该承担的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的效能还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也同样远远没有到位。   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应该是最有权威的监督,因为人们是老板,我们的政府司法机关是打工的,人民把自己的权力委托给政府机关和司法机构,司法机构和政府机关应该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但是这个监督和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相比,恐怕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就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逐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   第一,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通过选举法的不断调整和改革,制定人民代表当选的政治条件和政治素质,适度的引入竞争机制,把那些最有参政议政能力,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要求的社会成员选举为人民代表。   第二,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工作机构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应该是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第一线的,它要求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这同志来出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各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应该是专业性很强的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构,要选调能力强、素质好,比较优秀的那部分人才来出任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机构的工作组成人员。   第三,要从新的历史实际出发,逐步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的客观活动规律。比如说人民代表大会在什么时候开比较好,人民代表大会的规模控制在多大的数量才比较合理,人民代表大会一些重要问题的议案和重要人事的变动应不应该事先通报给人民代表,让人民代表和所在选区的选民进行沟通,倾听各种声音捕捉各种要求,然后把它带到反映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来。   第四,怎样进一步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和监督职能。我们常常谈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其实科学和民主一方面是互为促进,另一方面也是充满着矛盾的。   科学是按照着客观规律办事,按照真理办事,而掌握真理的常常是少数人。民主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尊重多数人意见不等于就通向客观真理。因此把科学和民主统一起来结合起来很不容易的,是相当艰难的。中彻底实现、真正实现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这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真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比如一些重大问题决策的实施情况、公共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国家权力执行机关履行贯彻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情况,恐怕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进一步完善,形成一成套行之有效在实践中能够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机制。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应该说同样是个好制度,这个制度经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