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国“两会”热点专题解读—热点六……

讲师风采
王道勇
讲师简介:
王道勇,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视频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其中重点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如何?未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挑战?具体应该怎样推行?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王道勇教授,将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重大意义、目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三方面为我们详细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从这个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一般认为有这么两个意义,第一从理论上看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理念和生存理念是完全契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天人合一这些理念都是完全契合的。尽心知性而知天,这样的感觉通过中华民族最基本的说法就是天人合一,就是人跟自然要相互融合,融洽相处。西方文明不是这样的,西方近代工业是征服大自然,让大自然为自己服务,这是他们的基本理念。而中国的文明理念是天人合一,所以生态文明建设跟这个理念是完全契合的。 另外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辩证统一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认识论,有经济发展必须有生态环境的发展,另外根据实践现实情况进行认识,提升理论。 还有现实意义,比如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有以下五个现实意义。 第一顺应世界潮流。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已经完全提倡生态文明建设了,德国这些国家绿党刚开始成立非常小,现在绿党已经成为国会中第三大党,非常大,影响力很大,老百姓觉得环保是正常的。生态文明是很正常一个现象。顺应时代的潮流。 第二是顺应国内民意。老百姓现在对生存问题不太害怕了,但是对生态,对发展问题很恐惧,生态破坏过后带来一系列巨大的问题,让老百姓感觉很不安全。老百姓现在有生存到生态这样诉求的变化。 第三是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绩观。也就是说过去我们地方官员一般考核的时候最重视就是GDP,这一段时间应该是持续稳定比较重要。但是仅仅依靠GDP经济发展来衡量一切,这时代在中国基本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建设基本上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大建设,经济GDP至上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在政绩考核过程中日益加强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作为官员政绩的考核基本指标。这样我们的官员在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做规划过程中,就有可能觉得我需要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绩观。 第四有利于社会成员对生态问题进行反思。我们中国老百姓在发展中有一种狂欢,觉得发展非常好,非常高兴,继续搞20年,但是现在改革开放30年,我们应该回过头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是我们带来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未来还要这样的代价?我们付得起这个代价吗?需要全社会的成员反思,形成新的节约意识、新的环保意识、新的生态意识。 第五有利于发展从单向发展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时代转变,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这样我们可以发现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具有自己内在很重大的意义。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