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国“两会”热点专题解读—热点四……

讲师风采
青连斌
讲师简介: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中国社会发展战略》杂志副总编辑。长期从事社会建设、社会结构、社会政策等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党校和其他省部级项目等十余项。
视频简介:
当前,我国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改革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又如何进行改革呢?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副主任青连斌将围绕: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认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的问题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政策举措三方面的内容,给我们做详细的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第三个隐性收入要得到有效的规范。隐性收入包括很多方面,很多类型。隐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应该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要得到规范;第四由于是非法收入要予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也是违背相对公平正义原则,更是违背我们现行法律法规的,要坚决取缔。 我们收入分配改革的第四个目标就是收入分配格局要趋于合理。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我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提高。也就是两个比重,必须得到提高。另外一个就是社会保障和就业这样一些民生性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明显提升。现在我们财政收入应该说这些年增长很快,财政收入增加是一个好事,关键是财政支出的结构怎么样更合理。我们讲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要用之于民,怎么样让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社会保障这些领域,这是完善我们收入分配格局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第二一点怎么样去完善我们的初次分配机制。收入分配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初次分配机制的完善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五大解决了一个问题,生产要素可以参与收入分配。党的十六大解决了一个问题,生产要素按共性参与分配的原则。十七大把生产要素按共性参与分配的原则上升为制度,这个原则这个制度是很好的,问题是怎么样去贯彻落实,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这里面关键是贡献的大小到底怎么样衡量,有没有客观标准,由谁来确定这个客观标准,要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怎么样去继续完善我们初次分配的这样一个机制呢?这是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九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第一个要促进就业机会公平。我们讲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首先要解决就业的问题,要就业,就业才有劳动收入。 第二个要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每一个劳动力要能够就业就必须要有更高的就业竞争能力,要提高这样的一种竞争能力就必须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第三个要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我们讲现在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过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中低收入者的工资过低。所以这次明确提出,到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工资的40%以上,这是一个约束条件,必须要达到。 第四要加强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管理。我们现在一些国有企业高管的工资过高,我们讲国有企业高管为了管理企业、经营企业确实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管理劳动。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但是现在有一些高管的收入确实过高,这是我们应该引起关注的问题。 第五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第六要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 第七要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第八个要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我们国家投资建立了很多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利润到底怎么样分配,这是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入的上缴比例。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比例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而且新增的这一部分主要用于民生、社会保障。 完善初次分配的最后一个政策措施强调要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机制。公共资源的占用是带来巨大收益的,这个收益怎么分配?应该是全民所有。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