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之逼上梁山

讲师风采
鲍鹏山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讲师简介: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
视频简介:
林冲是水浒好汉里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虽然级别不一定太高,毕竟是最高军事机关的重要人员。林冲出场很早,一直坚持到故事的最后,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是先期上梁山的,在火并王伦、确立晁盖领导权上,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林冲武功高强,大大小小的战斗参加了许多,功劳很大,他的经历,最能说明逼上梁山的主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上一讲我们讲到,林冲在大军草料场附近的山神庙前,手刃陆虞候、富安和差拨。杀死这三个人之后,一直委曲求全的林冲,再委曲也不能再求全了,他已经无处安身了。所以在大雪弥漫之夜,他连夜向东逃去。向东逃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非常巧,他走到了柴进的庄园的东庄,在柴进的庄园的东庄住了六七天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当然柴进一直陪伴着他。   但是,沧州那一边得到了大军草料场的报告,说林冲放火烧了大军草料场,同时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三人。于是沧州府尹就下令缉捕人员、各乡村镇缉拿林冲。那么林冲很担心,在柴进的东庄待下去一旦被缉捕人员发现会连累柴进,于是他就跟柴进说,我在这儿没法待了,我要走。柴进就给他推荐了一个去处,柴进说,兄长,你既然一定要行,那么小人有个去处,我写一封信推荐你去。那么柴进推荐他去什么地方呢?柴进告诉林冲,说在山东济州管下,有一个地方,这个地名就叫梁山泊。   我们看看,一部《水浒》,一部大书,写梁山英雄,那么直到这一回也就是《水浒》的第十一回,“梁山泊”才出现,前面十回没有写到梁山泊,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要到林冲的故事,到了第十一回才提到了这么一个关键的地名呢?是有道理的。我们说如果“梁山泊”这个地名在前面所写的,比如说鲁智深的传记中出现,那梁山泊的意义就不大了,它最多只是一个什么样的意义呢,就是像鲁智深这样的,包括后来像武松这样的人,是这一些行侠仗义的人,是这些江湖侠客的一个庇护所,他们杀人以后没地方去了,可以到那个地方去。如果梁山泊再晚一点出现,比如说到了李逵的故事,到了张顺张横兄弟的故事,到李俊的故事再出现,那梁山泊的意义就更小了,那是一帮杀人放火之徒,一帮流氓无产者,市井流氓的一个聚集之地。而“梁山泊”在林冲的故事里出现,才最能体现“梁山泊”这么一个地名它的意义,它的象征性的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有两点。第一,就像我们常常所说到的一样,“梁山泊”在林冲的故事里出现,它最能体现“逼上梁山”的主题,那么它也就写出了“乱自上作”的这么一个深刻内涵。天下大乱,但是乱不是老百姓在造反,是由于上面,乱来自于官府,乱来自朝廷,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我们看看林冲的出身,林冲的出身和我们前面讲的比如说武松、鲁智深和李逵、李俊啊,和张顺张横,和时迁、王英、燕顺啊和这些人不一样,他在大宋的首都是负责皇家的禁卫军的武术教练。从传统的观念来说,林冲是生活在王土之中、王化之下。中国古代有一句话,是《诗经》上的几句诗,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林冲就是在王土之中的王臣,一个顺民,一个良民。这么一个顺民,这么一个良民,最终被逐出王土,不能再做顺民,不能再做良民,不能再做王臣,那么他只能到哪儿去呢?到“水泊梁山”。所以,梁山泊这个地名出现在林冲的故事里面,它说明了一个道理,或者说它给我们暗示了这本书叫《水浒传》“水浒”这个词的含义。 这个“水浒”就是水的那一边,不在水的这一边。水的这一边归王管,水的那一边归谁管呢?那就是江湖。本来我们在王土之内做顺民、做良民,做不了了,我们只能到王土之外重新开辟一个世界,只能做叛臣了。所以这一个“梁山泊”,这个地名啊,在林冲的故事里出现非常恰当。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