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之道与国际化经验(五)

讲师风采
柳传志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讲师简介:
1967年毕业于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0年1月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2000年6月被《商业周刊》评选为“亚洲之星”,2000年度评为“CC……
视频简介:
有人形容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是“中国蛇”吞掉“外国象”。“蛇吞象”的壮烈,不在于以弱对强的冲击和融合,而在于消化大象实现脱胎换骨的升华。作为蛇的联想,并购一开始就决定了她无法处于强势,她也并没有什么成功的前例可循,在高管变动、组织结构调整和文化融合中,她不可避免地走了一些弯路,用柳传志的话说,“经历了阵痛与煎熬”,但联想保持了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步步为营,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战法,逐步消化了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所以每个领域都有它自己的运作层面的管理规律,这个是第一件事。刚才我讲的那个就是说凡是不管大家做哪个行业的都要把屋顶这一块好好研究透,你才能立得住脚。但是一个企业是有共性的,蓝的部分我认为是共性的东西,第一个就是机制体制的问题。这个机制怎么能够让管理层真正发挥主人的作用?让他真感到这个企业是我的,我尽心尽力在那里工作。这个很重要,这是机制体制的问题。 第二点,就是在做的时候我们谈到管理三要素怎么样学会建一个好班子,怎么样制定战略,怎么样带队伍。这不是我今天主要谈的内容,这个里面有很详细的内容。我们把这些弄得不能清楚了,对我们投和管有很大帮助。 联想进入到投资领域以后,我们的做法就是通过不断的复盘。一开始我们没有从外边请所谓的专门做投资的人来到联想里投,我怕把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给弄拧了。因为在2001年前后的时候,互联网发展很快,但是经常会崩裂。一个互联网企业干着干着内部就崩了,这个干着干着就崩了。实际管理层的价值观很不一样,联想又是一个很讲企业文化的企业。我们宁可自己从头到里做,也不愿意请一帮人进来以后整个崩盘走了,使得我们原来的根基有所动摇。怎么把IT人变成投资专家呢?实际他们是不断的复盘。刚才里面讲了联想现在投资有四期基金,第一期基金是由于我们砸的3500万,我们就是指联想控股拿了3500万美元,就是不是让他们融的别人的钱,怕他们把学费叫别人付了以后牌子就换了,所以我们出了3500万美元作为第一期基金。 第一期基金的回报刚才讲是六倍,现在讲不止六倍,还有一个企业没有退出,看着不错,但是他们一共投了16个企业,前四个企业全做坏了。这个做坏了的时候就是把这四个不同类型的企业详细的做了复盘,其中第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认为一定会成功的企业,是一个美国软件公司的高管,带了几个人回到中国来做一个工具软件,还有美国著名的投资公司给投的,我们只是跟投而已,结果这个公司彻底做坏了。为什么做坏了?我们对这个事反复的进行了了解。从来的打头这个人他的心态、他的能力、合作方式等等,第二个公司又做坏了,我们又进行了研究,到后来就这么不停地研究下去到今天也是把好的案子和坏的案子不断的进行研究。这帮人现在他们已经有一百多人了,直接负责投资的大概有三十几个人。这些认真的成为了投资的专家,而且能够联合作战,这个情况非常之好。他们最后做的结果就在这儿,就是第一期我们3500万美元回报倍数应该是大于7倍。第二期就是退出了一部分,现在是四倍,后面还有大量没有退出等等。越做规模越大,而且有一套加强壁垒的方式。所谓加强壁垒就是怎么样跟其他竞争者之间拉开差距的方式。 在2003年在联想投资的基础上,我后来又成立一个更大规模的基金叫做鸿毅投资。那个是做PE的,就是联想投资总体是风险投资,投资规模比较小,就是现在最小几百万美元,大到一两千万美元。这个鸿毅投入的规模就是比较成周型的企业投的比较大,他们第一期也是3800万美元也是我们给的,后来就是越做越大,现在到了第六期非常之大了。我们的投资只占他们的20%,其他都是国际投资人和人民币就像中国社保、保险公司这些个。这两家公司都被评为了中国最优秀的VC和PE,这个过去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