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看三国之周瑜

讲师风采
岳晓东
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博士
讲师简介:
岳晓东,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分会首任会长。
视频简介:
周瑜,东吴集团的重要将领。他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器量端雅。孙策遇刺身亡时,曾叮嘱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由此周瑜越发竭诚尽智,为孙氏集团的崛起奔波劳碌,不辞辛劳,先后击败黄祖,决胜曹操,为东吴鼎立三国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历史上的周瑜,可谓才德兼备的完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却被描写成焦虑成性、嫉贤妒能的人物.本期岳晓东老师将分析周瑜在《三国演义》的焦虑症表现,并还原周瑜在《三国志》历史真貌。……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岳晓东:三国心理诊所,透视三国人物,我们接着说周瑜。 周瑜是东吴集团的重要将领,史书记载他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气量端雅,孙策遇刺后曾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由此周瑜更加竭尽力量为孙氏集团的崛起不辞劳苦,先后败黄祖,胜曹操,为东吴三足鼎立局面立下的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德才兼备的完人一个。可惜了在三国演义当中,周瑜却被描写成为一个焦虑成性,嫉贤妒能的人物,这是对周瑜最大的恶搞。包括我们来先说说《三国演义》对周瑜的描述是什么呢?《三国演义》当中周瑜的极度焦虑表现主要两大方面,第一五欲杀孔明,第二,三欲取荆州。在《三国演义》当中,诸国两、周瑜对诸葛亮可谓是欲除之而后快,其一欲杀孔明是在孙权决心联刘抗曹之后,诸葛亮早已料到吴侯之心又高吾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所以第一次起了要杀孔明的念头,以保全江东。二欲杀孔明,是周瑜派诸葛亮往聚铁山,截断曹操粮道,欲杀之,恐惹人笑,故借曹之手除之后快。在此周瑜为了掩饰自己而借刀杀人,其谋略却令人感觉十分阴险狠毒。三欲杀孔明,是在诸葛亮识破了周瑜借刀杀人之计除掉蔡瑁、张允之后,说热留此人哪里显我,吾决意杀之,可见其妒贤疾能至极啊。四欲杀孔明,是故意出难题,叫孔明十日之内造十万枝箭,自有公断斩之,加他死而无怨,这是属于四欲杀孔明,是在孔明做法借到东风之后,周瑜又起杀机,此人有夺天造地之功,有鬼神不测之术,若有留此人乃东吴之祸根,周瑜之大患也。所以周瑜对诸葛亮那是堤防至极也,到了强迫意念的地步,这是典型的焦虑症的表现。 三气周瑜讲的是诸葛亮用激将法,使周瑜出兵攻打曹仁把守的南郡,结果不仅自己身受重伤,还折兵损降,最后好不容易击退曹仁,赵云受诸葛亮之计,兵不血刃取了南郡,张飞还偷袭了荆州,使得周瑜怒气冲天,大喊一声金疮迸裂,气伤箭疮,半晌方苏,所以这是所谓一气周瑜,荆州没拿下,把周瑜气的半死。二气周瑜就是周瑜与孙权密谋,以出嫁孙权之美孙尚香为由,引刘备来加以软禁,以换取荆州。这个计谋又被诸葛亮识破,让刘备迎娶孙尚香之后,哭求回荆州,偕了新夫人全身而退,最后周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用他的话漓江,吾计不成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吼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此所谓二气周瑜。可见周瑜面对诸葛亮常是心气浮躁,忐忑不安。那么三气周瑜,使周瑜讨荆州不成,想以取西川为名,趁刘备不备偷取荆州,诸葛亮对此不动声色,将计就计等周瑜来荆州城下时,被刘备团团围住,最后周瑜长叹一声,对部将说,吾非不欲尽忠报国,乃天命绝矣。说完气绝。徐徐又醒长叹一声,既生瑜又何生亮。所以看出来周瑜一生恨之入骨的人物是诸葛亮,所以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表现就是一个极度的小心眼,极度的焦虑。 那么在精神病学上,焦虑指什么呢?焦虑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第一持续性的担忧状态,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感到恐怖,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什么事情随时有可能发生,第二没有目标的担忧,说你有目标担忧,就莫名其妙地、随时随刻地、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总是担忧不断。而且随时随刻担忧,所以你想你的心脏,你的思虑啊,全都是属于再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这人活着还能有意义吗。第三躯体化表现,失眠、头疼、胃痛,心跳加快。植物神经紊乱。所以这些现象放在周瑜身上都有表现,所谓金疮迸裂说白了倒不如说是心脏病发作,感觉是脑溢血似的,使人的整个躯体机关全都失灵了。那么这是三国演义当中对周瑜的描述,我告诉你,这个是恶搞,真实的周瑜,真实的历史上的周瑜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周瑜是怎么一回事情。 正史中的周瑜堪称是个完人,他对上司孙权谦礼忠君,竭心尽力,对对手曹操不畏强暴,坚决抵抗。对同僚程普等,礼贤下士不计荣辱,对朋友鲁肃等,坦诚相对,举贤荐能。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周瑜或许有某些焦虑,但绝无达至焦虑成患的地步,其实周瑜自幼就志向远大,好读兵书,成年后又备受孙策、孙权的器重,惟有尽心竭力方可图报,周瑜虽年数不过三十有五,却丰功伟绩,不胜枚举,特别是他的气度令后人敬仰不已,成了后世儒降的典范,难怪后人以“胆略兼人、雅量高致,谋无不成,规无不细”等词,等溢美之词来描述周瑜。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当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绝奇谋,对周瑜进行了系统性的歪曲描述。以周瑜的才智狭短,来衬托诸葛亮的技高一筹,以周瑜的嫉贤妒能来凸现诸葛亮的宽宏大量,这种半虚半实、夸张离奇,甚至任意嫁接的描写方法,误导了古往今来许多的读者。可以说周瑜是《三国演义》当铸造的最大冤假案,用时下的术语来讲那罗贯中对三国人物最大恶搞便是周瑜。 那么真实的周瑜,首先非常有气度,这还不是别人说的,正是刘备说的,刘备当时评论周瑜说周瑜气量广大,所以没觉得周瑜这个人心胸狭隘,一天到晚要算计怎么样把诸葛亮给办了,这是罗贯中给恶搞的。所以他的恢弘大度、气度非凡,刘备说这话咱们不知道怎么表现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