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看三国之诸葛亮(下)

讲师风采
岳晓东
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博士
讲师简介:
岳晓东,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分会首任会长。
视频简介:
诸葛亮的人格悲剧在于过分追求完美,一方面让他自己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压力,导致他夙夜忧叹、身心疲惫,过早退出了历史舞台;另一方面也让蜀国后期缺明主、乏能将、国力衰微,真是可悲可叹。为了塑造一个更成功的自我,许多人过分看重细节,有着强烈的成功欲念,把日程排得满满的,结果忙得团团转。这样下去必定会陷入“诸葛亮困局”——对工作锱铢必较,对别人过分苛责。那么,如何可以克服职场的完美主义情结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岳晓东:我们来说说魏延和关羽之间有什么相同?首先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魏延姓魏名延,字文长,一个叫文长,一个叫云长,发音真是很相近,在古汉语当中文云发展相近,叫文长就感觉叫云长,叫云长就感觉叫文长。第二两个人相貌应该是比较相近,在《三国志》当中没有描述,《三国演义》当中说两个人出场都是“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目若郎星”,眼睛很大,第三都是用的大刀,关羽是用的青龙偃月刀,魏延也是用的刀。第四从个性上来讲都是敬下不敬上,就是善待士卒,对士大夫反而比较鄙视,都是勇猛过人,而自视过高。所以很相似。 那你说魏延跟关羽相似,又得罪诸葛亮了呢?这得从诸葛亮的挫败感说起,诸葛亮什么挫败呢?失荆州,就这么说吧,挡住诸葛亮跟刘备一起进川的时候,给关羽交代的在镇守荆州的事情上你要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就是北边你要抗拒曹操,东边你要与东吴联盟和解。可是关羽这个人北拒曹操有余,东和孙权不足,北拒曹操,可以打个漂亮的歼灭战,水淹七军,可是东吴和孙权差到什么地步?人家孙权给自己儿子提亲,找的关羽的女儿,多好的机会啊,结果关羽把人家媒人诸葛亮他哥诸葛瑾给骂回去了,说我们家女儿怎么嫁犬子,用时下话来说,我们家女儿怎么嫁你们家那狗崽子,想都别想。你说这不是犯贱吗,你不是让人家上火吗,所以本来关羽拿到荆州这个地方,就应该有感恩的心,这是当初刘孙两家打下的天下,最后结果反而让刘家独吞了,关羽本来就应该谦虚,应该感恩才对,结果觉得天下就是本来是我哥的,谁跟你说的。得,你把他得罪了,所以关羽这人他的辉煌、他的低落全在那两个月当中,水淹七军创造了辉煌,同时后方被袭,荆州失去。荆州失了之后在我看来对诸葛亮的打击比刘备还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备这个人一辈子走四方,走哪儿是哪儿,所以说荆州丢了就丢了,以后是不是能再争取回来,但诸葛亮感觉不一样了,诸葛亮山野村夫的时候搞了这么个策划书,现在渐入佳境,好容易实现这个局面,现在没了,你说他郁闷不郁闷。所以诸葛亮对关羽就是恨、怨,但是关羽已经死了,你没法找他算帐了。可是魏延这个人上上下下跟关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听大说话就烦,你比如说关羽动不动说给我五百小校我拿大城池,魏延说给我一万兵马在长安会合,我们上回说了,三国鼎立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情,从国家综合实力来讲,当时蜀国差得远了,就是曹魏据九州之地,人口将近450万,东吴据三州之地人口250万左右,蜀国才有90来万人口,一州之地,兵员也就是七八万样子。所以魏延要去拿长安,那时候长安是白痴在那守城,不然是凡有点军事常识的人,他怎么可能你来了以后就让你拿下,各位如果我要守长安,我只要守一个星期不用我守三天,我报个急,这各地兵马一来,你说你的一万兵马往哪儿奔吗,逃都没地逃,所以诸葛亮小本生意赔不起,五六万人马你再赔个一万,所以听着就烦。可赶着魏延这人不识相,老是说丞相这人胆怯,没本事,不给我机会。所以你说能不烦吗。所以我有这么一个推测,就是诸葛亮对魏延有一个云长文长的移情偏见,也就是他把对关羽的怨恨,投射的魏延身上,看着魏延就烦,对他不予重用。老是把他撂到一边让他生闷气。因为这个,所以对魏延有偏见不重视,这就算了。 我下面接着说,这个偏见还不是一般的,后来酿出了整个蜀国的第一大冤案,就是魏延被杀的事件。魏延被杀怎么事情呢?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最后在五丈原那里顶不下去了劳累致死,死之前我估计估摸着想着魏延怎么办呢,我在的时候我还能管得住他,我不在谁能管得住他,没人管住他,因为魏延的位置在赵云之上,赵云当时已经死了,魏延当时却是军中元老。位置难堪,所以说为了能够给诸葛亮接班人姜维机会,诸葛亮出了个损招,在我看来这是我的推测,什么损招呢?就是让魏延的死对头杨仪统军,杨仪当时是参军,到现在来讲就是参谋长的位置,也就是咱总司令死了,让参谋长统军,但是人家还有一个副司令,谁呢?魏延,魏延往哪儿摆。所以魏延听说丞相死了,说丞相死了我还在,魏延还想丞相死了终于有我的机会了,该我做庄,我一定出奇兵一万拿下长安,他可能这么想的,结果杨仪就说你要退军,杨仪跟魏延PK那可不是一朝一夕了,魏延老是拿杨仪开涮,出言不逊,有一次说急了把刀都拔出来了,杨仪作为大男人哭啊,多没出息,这点破事,连东吴的孙权都听说了,说杨仪和魏延这俩人在这儿掐,等到诸葛亮死了他们俩肯定火并,果不其然。但是诸葛亮设计的,诸葛亮让杨仪统军,魏延不干了,说接着北伐,然后说你再北伐我说你反叛。然后两个人同时向成都汇报,最后判下来说魏延反叛,满门抄斩,怨不怨呢,到那个时候蜀汉已经没有什么将才了,魏延就排在第一位,为了让姜维能够顺利即位,我想诸葛亮使了个损招,借杨仪之手把魏延给办了。 诸葛亮的云长文长移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其天长日久,必然对魏延产生一股说不出的厌恶感来,由此诸葛亮打压魏文长,其实还是在打压关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