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管理智慧之王熙凤(一)

讲师风采
刘丽君
博士,资深管理专家,教授,高级记者,作家,中国总会计师网首席顾问。
讲师简介:
刘丽君,博士,资深管理专家,教授,高级记者,作家。现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社长兼总监,中国总会计师网首席顾问。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财务战略、媒体产业链等方面的研究。担任多地区经……
视频简介:
企业能很好的发展,关键是有一个有很好执行力,有高度权威,雄才大略的管理者。今天刘丽君老师给我们就红楼梦中王熙凤对大观园的管理给我们做详细的讲解。一个好的管理者要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理性明智,敢于自我拷问。初到公司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在新的环境下树立权威,然后再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施行奖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热情。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王熙凤的管理之道,小说《红楼梦》通过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衰落,揭示了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变化,作为主人公之一的王熙凤,她精明干练、足智多谋,掌握着家族的管理及财政大权,因为王熙凤她的管理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执行有力,所以我给王熙凤在贾氏公司中的定位是,常务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兼首席财务执行官。 那么这个走到哪里都能如春风勾起一潭死水的美丽的女性,首先我对她的管理评价有以下四大点:第一他雄才大略,高度权威。第二她深谙公共关系,获取社会资源。第三她是资本圣手,善于理财。第四她理性明智,敢于自我拷问。 我想从以上几点进行分析,给大家讲一下王熙凤的管理之道,以及能够给我们现代的管理有哪些启示呢?一她雄才大略,高度权威。人们赞赏王熙凤的管理水平,往往是通过《红楼梦》中的第十三回,第十四回,就是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工作中,体现王熙凤这一贾氏公司中的女性管理者的形象,集中表现了她那出色的管理组织才能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第十三回中书中写到,王熙凤答应宁国府的的事情以后,就是宁国府秦可卿去世了,就是秦可卿是贾珍的儿媳妇,在秦可卿生前,人员关系,人际关系都比较不错,所以贾珍也很欣赏自己这个儿媳妇,所以就希望在她去世后给她操办丧事搞得隆重一些,但是由于自己比较忙,就想请一下王熙凤来协理宁国府就这件事情,所以王熙凤答应这件事情以后,来到了宁国府没有一会儿工夫,立即就有了主意,就想到了我要这么做,她就发现了宁国府的问题所在,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职,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她说这五件是宁国府是五大弊端,那么在这里我给大家留个悬念,就是王熙凤她刚接受了任务,她也没有进行调查,她来了宁国府以后,就低头就想了宁国府有这几件问题,需要她来解决,她来到宁国府,甚至宁国府的一些普通职工,她也不认识,她怎么就能够即刻总结出这五大弊端了呢?难道是作者曹雪芹写的失误了呢?这一点我会在本讲中揭晓答案,那么脂砚斋,就是评点《红楼梦》的脂砚斋,他再次处批到,这五件事若能处理得当,岂独家庭,国家天下治之不难,那么听说王熙凤来,宁国府的职工有什么反映呢?有例为证。“如今请了西府里链二奶奶管理内事,倘若她来支取东西和说话,须要比往日小心些,从我这个督总管起,每天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给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职工:“我们里面也得她来整治整治,太不像话了。”虽然这些职工发了一些牢骚,但是心里还是比较佩服的,王熙凤为了克服宁国府管理上弊端,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和层级管理制,就是以部门为单位,责任到位,把管人和管事结合起来,把责任与实效结合起来。 那么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王熙凤要求部门管理者带头遵守规则,严格执行和落实,那么通过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并且抢抓落实,立即收到了成效,那么宁国府乱差的内部环境迅即改变了,由此可见王熙凤的权威性确实很强。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她只不过是一个借调到宁府一个代理管理者的身份,可见其管理力度,使那些偷懒的、有私心的闻名丧胆,我们说即便是现代的管理者能够达到这种权威也是不错的,所以王熙凤这个管理的权威性,不但是宁国府的尤氏,还有荣国府的李纨,甚至邢夫人、王夫人,这些人所不能比,就是贾政、贾珍、贾链这些须眉男子,尽管有些是王熙凤的长辈,也望尘莫及。所以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对王熙凤的曾题诗道:五弊现出理要端,迟来一刻法难宽,人人服了真材器,治国齐家同样看。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