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九集天下无贼(下)

讲师风采
鲍鹏山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讲师简介: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
视频简介:
在鲁国平定了阳货叛乱之后,孔子决定出山了。可是鲁国这个时候已经是礼崩乐坏,没有秩序了,国君管不了大夫,大夫关不了家臣,举国上下一片混乱。孔子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山,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孔子真的有把握,能够改变当时的混乱格局吗?作为鲁国大司寇的孔子,又是怎样对待那些犯了罪的人呢?在孔子这个大司寇的眼里,为什么会没有寇呢?本集将为您详细介绍。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鲁国平定了阳货的叛乱以后,孔子决定出山了。可是鲁国这的时候已经是礼崩乐坏没有秩序了,国君管不了大夫,大夫管不了家臣,举国上下一片混乱。孔子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山所要面对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孔子真的有把握能够改变当时的混乱格局吗?作为鲁国大司寇的孔子又是怎样对待那些犯了罪的人呢,在孔子这个大司寇眼里为什么会没有寇呢?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教授继续为您讲述《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九集——《天下无贼》。 鲍鹏山:所以我们说孔子此时做的官是司寇,但是在那个司寇的严厉面却没有寇,在他眼里面都是普通的,都是值得同情的百姓。所以他后来讲过这样的话,他说对老百姓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用政策去引导,用刑罚去惩罚,你固然可以让老百姓不犯罪,但老百姓不知道羞耻,他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犯罪,他不是自我约束是外在的约束。他说这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境界是什么“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用道德去引导,用礼仪去约束,这样才能够做到“有耻且格”,人民有羞耻心,主动不犯罪了。有格,行为做事有规范了,所以孔子从来不倾向于使用国家暴力来对待人民。 节目导视:虽然在孔子这个司寇的眼里没有寇,可是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犯罪却也是难免的。那么孔子认为制止犯罪的最好办法又是什么呢? 鲍鹏山:不是去惩罚具体的犯罪的人,当然这个要惩罚,但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弥补制度的缺陷,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豫塞其源”预先把犯罪的根源给堵住。所以孔子讲过这样的一段话,他说现在那些审案的人总是找杀人的理由,他说古代不是这样,古代审案的人总是找不杀的理由。面对着罪犯你有两种态度,法官有两种态度。一种,我找出你犯罪的证据,找出要惩罚你的证据,然后惩罚你。还有一种态度是什么呢?我找出可以宽恕你的理由,尽量给你减轻罪过。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孔子取哪一种?取后一种。所以孔子最痛恨动辄杀人的野蛮政治,所以季康子曾经问孔子一句,问过孔子一个非常下流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季康子问孔子说,我们如果去杀无道,然后就有道,怎么样?天下那么多无道的人,我们把他杀了,然后逼着人民都走到有道的路上来,怎么样?孔子的回答是“子为政焉用杀”你从政怎么老想着杀人呢?“子欲善而民善矣”你要想善人民自然就善了。 你知道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人民为什么恶,是因为你也恶呀。你动不动要杀人,首先杀的就是你。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很有意思,说一个人在家里发明了一个机器,说那个机器一旦开启所有的坏人一下都矮了半截,然后就判断得很清楚哪是坏人哪是好人,他是老觉得坏人好人分辨不清,觉得不好办,然后就发明了这么个机器,终于发明成功了,他特别高兴,今天可以试运行了。很多人在旁边看,当然坏人就不敢去了好人都去了,看看你这个机器一按以后是不是坏人一下子真的都矮下去了。机器一打开首先他自己矮下去了。 倾向于把别人都看成坏人的人,自己一定是坏人。所以孔子这话讲得真好“子欲善,而民善矣”,老百姓今天不善是因为你不善啊。所以下面孔子还有个比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道德像风一样,小人的道德像草一样,草往哪边倒不是草的责任是风的责任。 还有一天鲁哀公问了孔子一个问题,你告诉我舜是怎么能够把国家治理好的。孔子的回答是什么?舜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没有别的诀窍,两个字“好生”。不杀人,好生。所以孔子说“舜之为君也”舜在做天子的时候“其政好生而恶杀”,他的政治是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而坚决反对屠杀。好生而恶杀,舜是不是这样真的很难说,但孔子是不是这样呢?是这样的。所以我告诉你中国很多传统,很多好的传统,孔子都说是前人做的,未必。孔子只不过是托古改制而已,假托古人是这么做的然后表达他自己的想法而已,所以好生恶杀这样的一种传统实际上就是孔子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