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四集(上)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在这段《三字经》中,讲述了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这就是“黄香温席”的故事,孔融四岁时就知道礼让兄长,这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而像这样的故事之所以传育千百年,也正是因为它所提倡的孝道和悌道,那么为什么在《三字经》这样的启蒙教材中首先要教给孩子们孝悌,这种“首孝弟,次见闻”传统教育方式在今天的社会还能……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画外音]在这段《三字经》中,讲述了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这就是“黄香温席”的故事,孔融四岁时就知道礼让兄长,这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而像这样的故事之所以传育千百年,也正是因为它所提倡的孝道和悌道,那么为什么在《三字经》这样的启蒙教材中首先要教给孩子们孝悌,这种“首孝弟,次见闻”传统教育方式在今天的社会还能否适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应该侧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四集。 接下来《三字经》就开始讲述教育的内容和次弟,也就是说,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转重缓急的顺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九龄,这里头这个香就是黄香,是一个人名,黄香,字文强,是东汉江夏安陆人,哪里呢?就大致相当于今天湖北安陆,是那边的一个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那是正史,诸位,有黄香的传记,所以黄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能够进入正史并且有传,还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黄帝曾经委任他担任过尚书令,东郡太守,所以黄香是个不小的官,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赞吧,八个字,“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之所以叫童,说明他那时候还是个孩子,很小的岁数,是个少年英才。但是传统中国,之所以牢牢记住了黄香,并不是因为他的官职,也不是因为他被皇帝召见过,也不是因为他被皇帝夸过,而是因为“香九龄,能温席”,他九岁的时候,黄香母亲早故,很小母亲就没有了,黄香是跟他的父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根本用不起铺褥,黄行对父亲非常的孝顺,怎么孝顺呢?炎炎夏日,他怕你亲睡不着,天太热了,那时候又没什么空调,所以他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和枕头给他扇凉快了,伺候父亲好安寝,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黄香就自己先睡下,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席子,温暖枕头,让父亲能够安寝,所以这个故事一叫黄香扇枕,也就是黄香这个孩子把枕头给扇凉快了,另外也叫黄香温席,他把席子给它给弄暖和了,这个故事是进入《二十四孝》的,黄香被称为天下至孝之人。所以传统中国老百姓之所以知道黄香,是因为他是个大孝子,《三字经》讲“孝于亲,所当执”,对长辈,对长辈的亲人你应该孝敬,“所当执”,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你就应该这么去做的,而举的例子就是这个黄香,而由此可见,《三字经》告诉我们,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的第一位是“孝”。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