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四十三集(下)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三字经》之所以能够流传上千年,成为儒家思想的启蒙教材,正是因为它代表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三字经》一反中国传统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列举了蔡文君和谢道韫两位才女的故事。那么谢道韫是什么人?她有什么超人的才华?为什么能够与蔡文姬齐名?而《三字经》在列举了许多勤学故事之后,最后又特别强调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钱文忠教授是如何解读的?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字幕配画外音】刘晏小小年纪便如此才华横溢,那么他长大之后会怎样呢?我们知道许多小神童,长大以后好像并无过人之处。那么神童刘晏后来是否一直才华超群?他小小年纪就有了官职,那么长大之后官至何位?他的一生又是否会一帆风顺呢? 【钱文忠】后来刘晏在唐肃宗时代,当过刺史、当过太守、当过户部侍郎,对安史之乱以后的唐王朝,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刘晏在任期间,办成了三件大事。这在中国历史上都很重要,对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尤其重要。第一件改革漕运;第二件改革盐政;第三件改革财政体系。作为神童的刘晏,自己在成长起来以后,培养了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理财专家。所以他能够指挥庞大的财政系统,“如臂使指,运动自如”。刘晏非常勤奋,他把读书当中的勤奋,一直延续到他的工作当中、延续到他的为官当中。历史上讲“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一日中决之”。事情不过夜,不管这个事情难度多大、不管这个事情是缓的还是急的,反正他就一天,一天给你解决掉。而他处事还非常地有长远的眼光,“成大器者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你要做一件大事,不要去算小的经济账,太小的经济账不要去算。而做事情一定要考虑永久,不要搞这种豆腐渣事情,刘晏是一直非常反对的。 刘晏为了改善唐朝晚期、唐朝人民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他上朝的时候骑马,心里还在盘算各种帐目。退朝以后,经常是批改公文到深夜。饮食非常简单,而且他居然没有丫头。这个在高官当中是罕见,他不用使女在家里。 当他死的时候,他所有的财产:两车书籍、几斗麦子,什么都没有。在官吏贪暴的唐朝晚期,在官吏大量地出现贪污,这种情况的传统社会当中,一个理财的大臣、一个掌管唐朝经济命脉的大臣,如此的两袖清风,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如是。”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