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

讲师风采
辛向阳
讲师简介:
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展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个人专著有15余部,包括《未来经……
视频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整个中国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由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适合中国国情。完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要深刻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充分认识我国政治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本质区别。那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呢,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完善这一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辛向阳教授为我们做了详……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第二个是设立民族自治机关,也就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就要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力为目的的,所以自治机关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是特定的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管理民族事务的主要工具。   第三个是它的行使自治权力了,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行使民主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所谓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依据宪法和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的规定从本地实际出发,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管理本民族区域和民族内部事物自治的权力。这是我们讲到民族区域自治。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四个内容也是第三个基本政治制度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们讲实行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主要做的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力,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的目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和最广泛的途径,所以我们必须把基层群众自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重点的推进。   这里面内容比较多,基层群众自治包括比如说城镇居民自治,城镇居民自治我们一般讲是城市居民在城市基层党组织政府的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办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区公共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一项制度。所以这里面也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包括城市居民自治的领导力量,也就是执政党和政府是城市居民自治的领导力量。城市居民自治的主体和客体,自治的主体当然是依法拥有和行使自治权的法律主体。从情理和法律上讲城市居民自治主体就是城市广大的居民,居民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自治组成的主体。当然社区居民自治的客体就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对象,就是居民自治的内容。社区内居民各种公共事务也就是这些公共事务是跟各个行为主体权力相关的事物。城市居民自治的自治机关是我们现在讲到居民委员会,按照这种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也就是说居民会议包括居民委员会,居民会议一般要求是在社区里面年满18岁权力居民组成,有很多权力在内。包括选举居委会的主任,副主任,讨论并决定涉及居民重大利益的事项,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里面有很详细的规定。包括居民委员会怎么组成的,我们都有一些制度化的规定。   另外一个基层制度就是农村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当然讲的是在一个广大的农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所以村民自治的主体当然是村民,也就是说行政村范围内全体村民群众,村民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所以两者是有机的统一。村民自治的核心是四个民主,我们叫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民主选举讲主要是按照公开公正公平这三公原则由本村选举权的村民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直接选举村委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真正把村民群众维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的选进村委员会,再一个是民主决策。关于村民自治里面就是民主决策的问题,凡是涉及到村民公共利益的问题必须由村民参与决定的村民委员会有关制度来决定。还有一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应该讲中国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特别是基层的制度在中国推进了这么多年,应该说非常有效的。因为我这前几天去山东专门做了一个调研,大家都反映尽管存在那样的问题,包括贿选的问题,包括家族势力,但是总的讲在农村的选举相对来讲搞的非常好,很多群众还是非常满意的。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五个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含整个中国政治制度里面的,法律体系前面其实也谈到了,我们讲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表达和文本形式,作为法律体系就是一个制度的,规范的表达和文本形式,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实现了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有法可依,对于中国特色制度的确定保障有重大的意义。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我们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上建成了。   法律体系我们知道是有层次的,一个是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的制订必须是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能与宪法相抵触。第二个层次是法律,这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订的法律要确立国家在各个方面建设的法律制度,构成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骨干,解决的是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局性的问题。第三个是行政法规,这是国务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订的,包括行政管理各个领域,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再一个是地方性法规,在中国特色法律体系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