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改善民生(上)

讲师风采
吴忠民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讲师简介:
教授,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等职。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公正研究、社会发展研究等。
视频简介:
随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成员平等和独立意识在普遍增强,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大的主题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放在最突出位置,也进一步显现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吴忠民主任将从民生问题日益凸现的时代背景、民生问题的重要意义等方面,提出如何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建议和对策。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一、民生问题日益凸现的时代背景   第一部分内容,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大家有共同的感受,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各个群体各个阶层对于民生问题都表现出了空前的关注,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我们所处的时代,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国家的人均GDP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美元增加到了去年5432美元,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表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看几张图片,这是陆家嘴金融区,这种豪华乐观建设跟纽约、伦敦有一拼;天宫一号,我们国家的天空工作站有一个大致的雏形;再看我们国家的大型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位居世界前几位。由此可见对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不夸张地讲,这是自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基业之一,世界上1/5的人口,我们国家的人口规模比整个欧洲、整个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的总和还大,取得了这样的成就,说是人类一个罕见的奇迹,一点不过分,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你能看到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社会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突出表现是我们国家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民生问题与我们国家经济高速推进、迅速繁荣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而且这两者都是真实的、大面积的同时并存的。我们看看经济高速推进、迅速繁荣的同时,大西南很多的地区,不少地区的一些老百姓走的什么路,过的是什么情况,对于一个西部农民家庭来说,种地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而由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改善这一现象,引发了种种的社会纠纷、矛盾和冲突,我们国家的群体事件同样达到了建国60年以来的最高点,我们国家的群体事件每年十几万起,而且每年以新增加1万起的速度向前递增,人们在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时候发现,中国群体性事件80%以上是根源于民生问题,根源于社会不公现象。我们看这个群体事件,从规模上来看,越来越大,从强度上来看,也是越来越大,这是前几年贵州省瓮安县群体事件,几万民群众走向街头,捣毁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中国群体性事件所反映的是一种力度,涉及面比较大的社会矛盾,主要根源是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大的主题任务,这个主题任务完成不好,社会肯定是不安全的、不稳定的。民生问题会成为我们时代的重大的主题,原因有很多,我们挑几个主要的原因分析一下。第一原因就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客观来讲,我们国家提出以人为本比别的国家晚几百年,但是我们国家创始了一个世界纪录,什么世界纪录呢,我们国家以人为本这个提法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提出到现在不到10年时间,已经被社会各个阶层广泛的接受认同,现在找不出哪个群体是反对以人为本的提法的,我们看现在无论是老年人、中青年还是富裕者、贫困者以及有知识的和没知识的都接受以人为本这样一种基本的理念,一个社会一旦普遍接受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话,进一步的普遍要求就必然是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普遍的和迫切的要求,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这就是社会成员平等和独立意识在普遍增强。在毛泽东时代,当时中国民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意识,当时的平等有很大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推进,中国民众增加了一条自由和独立意识。可以说我们国家的民众平等和独立意识哪个都没缺少,一个社会如果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平等和独立意识,民众就会产生一种普遍的看法,好的生活并不是哪个群体的特权,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都有权利过上好的生活,这样必然就会对民生问题提出普遍而且是迫切的要求。   我们国家之所以重视民生问题的第三个原因,这就是世俗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们这里所说的世俗化,不是市俗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市俗化是贬义词,说某一个人庸俗低档、俗不可耐,而世俗化是一个正面的意思,是指伴随着世界经济和现代化的推进,整个社会的民众越来越现实化、理性化、利益化,换句话来讲,现实化、理性化、利益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民众前所未有的重视现实的问题,非常理性的重视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个社会的民众如果普遍重视现实的问题的话,就不会把目标放在遥远的未来,就希望在这几年看到自己生活有什么重大改观,有什么提升,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这个社会的民众越来越重视现实问题,这是历史的进步。我们知道民生问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现实性,既然现在民众如此重视现实问题,自然就会对现实的民生问题提出了改善的普遍要求,这是第三个原因。   我们国家现在如此重视民生问题的第四个原因,就是社会焦虑。我们可能有共同的感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很着急,焦虑不安,浮躁不定,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来看,几乎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之前几千年历史上,除了战乱年代,没有哪个时期的民众像现在如此之焦虑,而且这种焦虑覆盖了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地区,所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