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二)

讲师风采
陈瑛
讲师简介:
陈瑛,中国社会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导。1939年12月生,河北深县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中国伦理学史,现从事伦理学研究。1962年10月~1981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
视频简介:
本课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导陈瑛,从三个大的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关于加强社会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分别是:一、诚信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三、政务诚信是诚信建设的首要和根本。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再有比如说商鞅,商鞅变法以前为了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商鞅本来是魏国的人,后来他到秦国去了。商鞅提出来一系列的改革的措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爵位不能光靠世袭,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军功,要靠作战立功,要靠种田,要靠实际的,做的好就可以给他爵位。但是一般人民群众可能不相信,过去都没有这样,你现在这样当然好是好,能不能实行都怀疑。在这种情况之下,商鞅就让人在南门立了一个柱子,三仗高的柱子,说谁能把这个柱子从南门搬到北门去就给人十斤钱,钱还很厚很重。当时很多人感到这不可相信,这柱子也不大,也不粗,从南门搬到北门很容易,一想都能做到,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能这样做,很多人看着,结果也不动。后来有一个人很勇敢,说我先试试,真正把这个柱子给从南门搬到北门了,搬了之后商鞅他们立刻奖赏了这个人,按照原来规定,布告上登下来就变得实的,这使老百姓意识到,政府官吏说话算话。因此今后的爵位赏罚就是要看实际的,看在部队当中立功的表现,看在耕作当中的生产当中的实际情况来赏赐,于是乎大家就都这样实行了。这是商鞅以他诚信的言行,说服了当时的秦国人民,于是乎商鞅的变法就能够大刀阔斧的得到了实践和执行。 从这里大家都感到诚信是非常之重要,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的古代人民非常讲诚信,就是靠着人和人之间的诚信,才能够巩固了人们之间的关系,调整了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得以和谐,使生产得以发展,使社会能得到进步。中华民族重视诚信的例子很多,比如说在家庭当中,父母子女之间、配偶之间、兄弟之间,特别讲究诚信。在自己家里面要诚信,特别是外出求学做工,经商的成员来说也必须讲诚信。因为这样才能稳定家庭关系和家族关系。家庭关系实际上是很重要的,过去家庭实际上是一个生产单位,但是家庭实际上也是一个人民的生产单位,恩格斯讲有两种生产,一种是社会物质生产,一种是人的生产。因为人本身是一种社会生产的实践主导者,实际上他本身劳动力,也是很重要的实践工具。 在家庭里面非常的强调诚信,另外就是在社会生活里面,跟邻居、同乡、师生、朋友,尤其是朋友也要诚信,“仁义礼智信”里特别讲到朋友有信,信在朋友当中是最重要的,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要遵守诚信。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季札挂剑”,讲的是春秋时期吴国一个很有名的贤公子叫季札,他道德品质高尚。有一次到鲁国去看他一个姓许的朋友,当时季札挂着一只宝剑。中国宝剑最早是吴越生产的,就是现在的浙江,江苏南部。当时他挂着一个很漂亮的宝剑,宝剑是当时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必须的装饰品,是一个很重要的器械。季札的朋友看着他挂着的剑非常之羡慕,但是又不好意思说。季札知道朋友很喜欢,当时也想给他。但是又想着自己还要出使别的国家,没有宝剑是不行的,当时内心里答应,再回来的时候把这个宝剑我一定送给你,就产生了这么一个想法,然后就走了。但是等他办完外交事物回来了又到鲁国的时候,这个朋友已经死了。这个季札一方面感到很伤心,自己的好朋友去世了,另外他记挂好朋友很喜欢他这个剑,于是乎他就在朋友的墓前恭恭敬敬把宝剑挂在树上。 周围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当时内心里面已经答应他了,现在尽管不在了,但是我必须饯行自己的诺言。这个事情影响非常大。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有一个叫蔡林的人,他的朋友去世了。但是他朋友生前借给他一笔钱,没有写借条。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也要坚持还,有人说当时你也没有写证据,为什么还要还呢?他说证明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应该在心里的,不一定要表现在纸上。朋友当时信任我,把钱借给我,连他的儿子也不知道这个事情。但是现在我必须得还了这个帐,最终他把一笔巨款还给他朋友的儿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说值也好,证据也好,借卷也好,这些东西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只是表明人和人之间应该守诚信。即便没有证据也应该饯行自己的诺言,实践自己答应下来的东西。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