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何处(一)

讲师风采
释果宁
讲师简介:
释果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视频简介:
佛教道场有三个山门:无往门:应无所往而升其心(金刚经)。人为什么烦恼,是因为我们心有所住,迷失了心,为情、名、利所累。第二个门是空门。所谓四大(地、水、火、风)皆空。身体的组合也是四大合成:地(身体坚硬的部分)、水大(血液、水分)、火大(身体温度)、风大(呼吸),四大一分开,身体就消亡了。四大构成了世界万事万物。地上面是水,水上面是火,火上面是风;空才能产生风。地下也如此。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名家讲坛》。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去探索一个世界,也就是许多人所忽略了遗忘了的世界,那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有内世界和外世界之分,但是太多的人一生只知道身外的世界,用一生的精力去探索,去认识,要在外在的世界中获取、占有,想要让自己幸福快乐,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许多人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活得不快乐,不幸福,那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从古人所讲的快乐两个字谈起,我们现在的人都想去获取快乐,却不知道快乐两个字的乐是人们所要的,而在前面有一个快,我们所得到的乐,人间的乐往往都是感官刺激得来的,所以很快会消失,就叫快乐。 我们眼睛喜欢看好看的,耳朵听好听的,嘴巴吃好吃的,我们要拥有,我们要满足我们的欲望,当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以后,那么新的欲望又升起。得到满足的心情很快就会消失,我们想吃好吃的,那么很快乐,吃过了就会很痛苦,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人们只想从外面去获取,要去占有,要去拥有,要想幸福,要想健康,要想快乐,却不知道外面所拥有的一切在佛教看来,都称为无常,随时都有可能消失。就像这一次汶川大地震,灾区的人民,一瞬间就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自己辛辛苦苦所拥有的一切,因为那是身外的,是无常所左右的。 我们要想有一个家,一个物质建成的家园,很多人拥有了物质的家园,但是心还是不安,不快乐,许多人回到了有形有相的家中,甚至有妻儿在身旁,但是心里也躁动不安。也许大家喜欢上网络,只要打开网络一看,一上网上去一看,有多少灵魂在网络上漂浮,很痛苦。许多人在网络上表现了自己的痛苦,表达了自己活得很累,很压抑,很焦虑的心情,他的精神、他的灵魂不安啊。因为我们人类大多数人只知道往外面的世界去探索,却忽略了内在的世界,那就是精神的世界和精神的家园。只注意了外面的世界,一生的精力都放在外面的世界上,自然就不平衡,只有平衡才能带来和谐,和谐才是我们人生幸福、快乐、健康的源泉。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