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二世诈立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到沙丘的时候染上重病,临终前撰写诏书,明确指定长子扶苏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但秦帝国的中车府令赵高、秦相李斯和秦始皇的另一个儿子胡亥联手篡改遗诏,妄图把胡亥推上皇位继承人的位置。 被蒙在鼓里的扶苏面对这份遗诏,会不会起疑?这场发生在沙丘的政变,现在还充满着太多的变数,赵高虽然和李斯、胡亥密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但它的成功取决于扶苏面对这份遗诏的态度,如果扶苏不相信遗诏,或者……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上一集我们讲到,赵高、胡亥、李斯三个人结成了一个政变集团。但是三个人的结盟并不能意味着政变就一定能够成功。因为要想政变成功,这里边还必须要解决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是谁呢——扶苏。扶苏的地位非常高,扶苏有四个方面的优势:第一,皇长子;第二,秦始皇遗诏中间明确规定的合法继承人;第三,扶苏在朝臣和皇族中间有巨大影响力;第四,扶苏手握重兵。在秦始皇病故期间,当时秦国两大主力之一的长城军团有三十万人马,这三十万军队离都城咸阳非常近。另一支是征南越未归的南越军团,兵力五十万。剩余的军队都不足以威胁天下。扶苏手握长城军三十万重兵,他又有以上四大优势,这决定了他是必须要被搬开的绊脚石。如果拿不下扶苏,如果扶苏不相信假遗诏,要带兵求见秦始皇,这个事麻烦就大了。所以赵高、胡亥、李斯三个人的结盟尽管决定了大事,要想万无一失,还必须解决扶苏。于是他们又写了一个假遗诏,这个假遗诏的核心就是赐死扶苏,扶苏会怎么样处理?这是一大问题。另外,和扶苏搭帮的是蒙恬,蒙恬是长城军团的主帅,他是三代家族为秦国效力,有着很高的声望。何况蒙恬又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会怎么看待遗诏?他会服从吗?这两个人要不解决,胡亥要想登基还有难度。所以在李斯屈从以后,他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扶苏了。 我刚才讲了扶苏的四大优势,但是扶苏也有两个明显的不利。第一个,扶苏不知道秦始皇已经病故,不知道遗诏中已立他为继承人,这两个“不知道”是扶苏致命的弱点。之所以“不知道”,原因是由于信息的不明朗,假如扶苏知道他的父亲立他为继承人,那扶苏马上会理直气壮地起兵,但是信息的不明朗造成了扶苏的一大弱势。再一个,扶苏不知道赵高的手里边掌握了皇帝的玉玺,可以伪造遗书,这个也是他不知道的。胡亥、赵高、李斯三人草拟了假的遗诏,要赐扶苏死,既然叫扶苏死,那总得有个理由吧?扶苏犯什么罪了?凭什么理由让扶苏赐死呢?四大理由:守边无功、诽谤朝政、谋立太子、为人不孝,这就是四大罪状。我们逐一分析一下,先说守边无功,说扶苏带领三十万大军在边地驻扎了几年,没有解决边患,这叫守边无功,这个话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大家可以想一想,蒙恬跟扶苏接受的使命就是防犯匈奴的南下,这才修了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阻隔草原民族和农业民族的一个屏障,它是阻隔,是防范。说他守边无功,这简直就是个借口。第二,我们说诽谤朝政。什么叫诽谤朝政呢?就是扶苏多次上疏向秦始皇劝谏,扶苏劝谏的目的无非是两点:一是为了秦帝国的长远利益,二是为了他父皇的历史名声,这是他劝谏的目的。结果他们给扶苏加了罪名是诽谤朝政,这也是欲加之罪。第三,谋立太子。说扶苏想当太子,阴谋夺取太子之位,这更是谎言!什么叫谋立太子?扶苏是皇长子,本来就应该是太子,更何况扶苏是秦始皇遗诏钦定的接班人,他就是钦定的太子,不存在谋立的问题。扶苏要是真有谋立太子之心,他就应该把嘴巴闭起来,他要是早把嘴巴闭起来,就不会去了长城,也到不了边疆,说不定他早就当上了太子;就因为他说的多了,秦始皇对他不乐意。但是秦始皇打心底里还是信任这个儿子的,否则遗诏上怎么会传位给他呢?第四,为人不孝。什么叫孝与不孝?所谓的孝莫过于恪守父训,父亲说的话你听,这才是最大的孝。秦始皇说要传位扶苏,然而胡亥等人改这个遗诏,要把扶苏赐死,这才是胡亥不孝。这就叫血口喷人,倒打一耙。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