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员应当发扬志愿精神(四)

讲师风采
丁元竹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讲师简介:
丁元竹,现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我国志愿者服务理论探索先行者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发展政策、公共政策、发展战略。
视频简介:
志愿精神是推动人民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奉献、友爱、互助等志愿服务的精神不断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党团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教授从如何理解志愿精神、志愿精神与改善民生及提高福祉的关系、党团员为什么要发扬志愿精神和党团员如何发扬志愿精神四个方面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第六个志愿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资源,就是通过志愿者参与社会的治理,参与社会的管理,提高社会的管理水平。大家都知道去年党中央作出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就是去年2月份中央作出了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加强了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中指出,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要创新社会管理,要使社会的管理由单一的治理走向多元的治理,我理解就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来管理,来治理我们这个社会。 社会力量怎么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参与到比如说我们社区的管理,我们各种村民委员会的治理,它需要大量的志愿者,需要志愿者参与到角色过程中去。我先给大家举个国外的例子,再给大家举个国内的例子,你就理解志愿精神。《纽约宪章》规定,社区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区委员会,而社区委员会必须由50名志愿者组成,是《纽约宪章》做的规定。这50名志愿者怎么参与呢?定期要参与社区开会,比如说社区的土地使用,社区的环境保护,社区的财政都由志愿者决策的。90年代后期本世纪初期,我在美国在纽约做社区调研的时候我就看到实际上他们的最高决策机构都是志愿者参与的。而这个大大的推动了地方的、基层的社会治理。 我也可以举个我们国内的例子,比如说我们这些年来我们四川成都,搞社会治理。它是我们国家的统筹城乡的综合改革实验区,成都在农村的社会治理过程中,成立了村民议事会,村民议事会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村民议事会就是由志愿者组成的,各个村民小组派出的代表参加村民议事会,对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比如说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收入分配以及房屋新建以后的住宅分配等等,都是由村民议事会作出决策的,由党支部监督,党支部指导,村委会具体执行。而这些村民议事会的成员都是在外面打工的农民工,但是他们是不领报酬的,是志愿者。实践证明这个决策过程非常的有价值,非常有意义。因为它改变了过去我们单一的决策带来的很多问题,带来了很多利益纠纷,带来很多上访的问题。所以我们中央提出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建立多元的治理机制,就要鼓励志愿者参与到这样的治理过程中去,除了这些基层的社会治理,我们政府的发展规划、发展决策也需要志愿者的广泛参与。你比如说我到香港去,香港政府有一个决策委员会,都是由各大学的教授,资深的人士组成的,他们都是志愿者。当前我们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发展中遇到一系列的不曾遇到的问题,确确实实需要各种力量,出主意想办法,也需要我们这些专家、学者去作为志愿者参与到这个决策过程中,参与到决策规划服务的过程中去。 我们经常讲一个社会怎么来治理,说善治,就是让各种社会力量都参与到社会过程中去,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需要志愿者的参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志愿服务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这个是我跟大家报告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从我们国家,从国际上讲志愿精神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也就是核心问题,改善民生,提高福祉是什么关系,我从两个方面讲。一个方面它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第二个我是从志愿服务,志愿精神与民生福祉的关系,从六个方面包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基础设施,财政投入,政治资源这样一些角度看,其实它都是非常重要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